234 Views
張佳音

 

靈恩運動第三波代表人溫約翰(John Wimber),又是葡萄園教會(The Association of Vineyard Churches)的創辦人,於1997年11月16日,因腦出血病逝,享年63歲。但是,靈恩運動並沒有因他去世而告終,相反,《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1998年11月16日的一期,宣教學專家大衛‧巴特(David Barrett)估計每年靈恩派教會的人數增長多達1900萬。歷史學家溫森‧賽蘭(Vinson Synan)專門研究五旬節宗的歷史,他估計靈恩派現有信徒約4億5千萬,佔全球基督徒約 25%。筆者觀察本港教會種種現象,發覺此趨勢不容忽視。

本年4-5月,筆者應中國神學研究院婦女神學課程之邀,教授「中國傳統宗教信仰」一科,訝異這班來自各宗派的同學,約120個,於課堂中及下課後,逼切又重覆追問的,不是該科目範圍內的課題,而是集中於種種對靈恩問題的困惑,例如:「我們教會有許多人赴石汝樂(Rev. Morris Cerullo)及安卡羅(Carlos Annacondia)等人的佈道會,他們呼喚會眾到台前領受靈洗祝福,但應召者會不自主倒在地下,腦子一片空白,醒來卻覺得很舒服,於是他們帶更多人赴會,不知妳對此有何評價?」(此問題與《時代論壇》1999年5月23日「全心信箱:一位不平安的信徒」所發的問題類同);又有同學問:「我在教會聚會十多年,未見過如此光景,就是教會牧者在聚會中到處為弟兄姊妹按手,說要醫治我們身體及靈性的疾病,甚至驅鬼斷咒;又用甚麼知識/智慧言語,為教會及會眾說出啟示性的預言,叫我們不知所措,十分困擾」;另一位接著問:「我們的牧師從來不是靈恩派,為何參加了一些甚麼「教會領袖重整營」「聖靈更新事奉營」之類的營會數日後,竟把許多靈恩派的東西帶進教會,又要推行教會小組化,且要採用活潑敬拜模式,我們該如何面對?」一連串的問題竟發自一些非靈恩派傳統的福音派保守教會中,包括浸信會、播道會、宣道會,和福音堂等,這叫筆者不能不正視今天靈恩運動在本港教會的新趨勢。其實牧職神學院及短宣中心的同工不斷接獲不同人士徵詢有關課題,是故我們正努力搜集資料、檢視研究,並於23/9開始,每逢禮拜四晚上,舉辦有關的延伸課程,以聖經神學、教會歷史及當代處境三個角度講解「聖靈論」;又於 11月舉辦教牧(16/11週二上午)及信徒(27/11週六下午)的公開講座,探討「聖靈能力與佈道牧養」,以聖經平衡真理來辨析時代問題,重申信仰立場,敬請代禱垂注。

因篇幅所限,筆者在此只能概括勾劃靈恩運動在本港教會新趨勢的現象,為引起平安福音堂各堂肢體積極探究,故本文將列明有關人士的名字,以作參考,聖經辨析部分則留在11月公開講座,及其後綜合眾同工之研究結果,以文字出版。此外,鑑於此新趨勢比前三波覆蓋範圍更加全面,聲勢更加凌厲,照筆者觀察,靈恩運動已進入第四波了。

靈恩運動始自1901年,第一波的「古典五旬節運動」(Classical Pentecostal Movement)強調方言靈浸,至1960年代已發展至「新五旬節運動」(Neo-Pentecostal Movement),滲入一般傳統教會、上層商界社會,例如:全備福音商人團契(Full Gospel Business Men’s Fellowship,1955迄今);大學學府,例如:耶魯、史丹福、普林斯頓等大學(由1962年迄今);主流教會,例如:聖公會、長老會、信義會等(由1960年迄今),及天主教會的「靈恩更新運動」(Charismatic Renewal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es,1970迄今)。第二波的「五旬節靈恩更新運動」(Pentecostal-Charismatic Movement)著重方言靈浸和醫治更新。第三波的靈恩運動則起自1980年代,始作俑者是溫約翰帶領的葡萄園運動,及他和彼得˙韋拿(C. Peter Wagner)在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合教的「神蹟奇事與教會增長」科目(MC510, Church Growth & the Miraculous, 1982-86)。該科特別研究靈恩運動,認為這是第三世界(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教會人數增長的主因。每次課堂除講授外,也設有一小時實驗堂(Laboratory Sessions),鼓吹人人操練醫病趕鬼、運用知識/智慧言語的恩賜,他們認為這些有助廣傳福音,證明神國降臨,故稱之為「權能佈道」(Power Evangelism)。第三波更加上甘利夫˙希堅(Kenneth Hagin)和甘利夫˙葛普蘭(Kenneth Copeland)的「信心運動」(Faith Movement),就是成功神學(Success Theology),高舉「健康與財富的福音」(Health & Wealth Gospel),在福音派教會中迅速蔓延。

1990年3月及1992年10月,第三波代表人溫約翰及韋約翰(John White)等來港帶領「敬拜、權能、更新」特會,也得本港福音派教會知名領袖大力推介,包括蔡元雲醫生等人。劉達芳博士,香港神學教育工作者,在福樂神學院宣教系受教於韋拿的門下,以推動基層福音運動(Grass Root Evangelistic Movement)著稱,她把這運動發展得更整全,從西方教會文化整合於本土華人教會文化中,由中產教會模式轉化至基層教會模式,由偏重於權能佈道、趕鬼治病等屬靈爭戰,推至生命成聖、生活有力、恩賜事奉等。她負責的基福事工自1999年6月全面撤離中國神學研究院後,更自組成立「禧福協會」,除繼續開辦「基福」和「基鋒」課程,分別訓練基層傳道人及基層信徒外,還與劉世增牧師的「以利亞植堂使團/香港禱告中心」,舉辦「教會領袖重整營」(約五日四晚)及「晚間更新/敬拜課程」(一至兩個月),吸引數以百計本地教牧及信徒參加。這些營會的收費如下:宿營約$800-$1,300,日營為$400-$650。營會的題目十分屬靈,例如:「真實的敬拜與燦爛的生命」;並多集中於聖靈,例如:「聖靈裏生命事奉重整營」「聖靈更新事奉營」「聖靈的更新與聖潔的光輝」「靠聖靈得生、靠聖靈行事」「帶領教會進入聖靈能力中」「在聖靈能力中宣教」等等。所邀的講員包括:劉竹村牧師(來自「基督國度使命團」,自稱具啟示性恩賜,外號台灣先知)、潘靈卓博士(Jackie Pullinger,來自聖士提反會,又是幸福葡萄園教會負責人)、黎汝佳牧師(九龍五旬節會粉嶺堂主任)、陳立人先生(元朗神召會錦光堂同工),他們都明顯有靈恩教會傳統,還有萬小運牧師(台北靈糧堂傳道部及宣教部長)、陳漢錫牧師(新加坡堅信浸信會)、馬健明牧師(筲箕灣浸信會主任牧師、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特約講師)、馬郭詠儀女士(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信徒神學部培訓主任)、莫樹仁牧師(播道會沐恩堂主任)及莫楊潔珩師母、黃瑞君牧師(伯特利教會慈光堂主任、基福部分時間同工)、張仲文先生(紅磡基督徒會堂主任)、吳振智牧師(禧福協會董事會主席、中華基督教會牧師、大衛城文化中心總監),及何志滌牧師(禧福協會董事會副主席、播道會同福堂主任)等等,他們都不是出自傳統靈恩派教會背景的,要分辨他們對靈恩的神學立場,究竟屬於溫和、極端、抑或已到異端的地步,實在需要花點時間去個別了解。但是,一般信徒看見如此屬靈的題目,及那麼多福音派教會的教牧推介,多會不求甚解地踴躍報名參加。還有一點叫今天教牧及信徒趨之若鶩的,就是除了大主題屬靈而抽象外,還有許多分題,內容具體而吸引。牧職神學院現僅搜集有關書籍約170本,為方便肢體掌握此運動之輪廓,筆者試以簡表方式列述如下:

內容 對象 方法 目的/為自己 目的/為教會
敬拜讚美 對神 用時代感的樂器及短歌,重覆唱頌,活潑盡情 追求經歷聖靈的同在與實在 建立教會敬拜事工設立另類崇拜模式
屬靈恩賜 對己 留意腦海浮現的圖畫見異象、解釋異象異夢等靈界事情追求知識/智慧言語作先知預言 追求被聖靈充滿,發掘及運用超自然恩賜 預備信徒接受聖靈充滿把傳統教會轉為小組教會發掘及運用信徒的超自然恩賜
禱告更新 對己 對付己罪,追求聖潔 領袖個人的禱告生活追求活在聖靈管理中 建立教會禱告會、禱告慶典(Prayer Celebration)教會更新後之重整
代禱服侍 對人 方言禱告、恩膏服事使受捆綁者得釋放被聖靈擊倒信心治療(Faith Healing) 追求經歷全人醫治(醫治內在傷痕、靈性疾病) 建立教會心靈醫治事工建立代禱團隊,分組服事
屬靈爭戰 對鬼 在家庭、教會、地區等層面的能力對抗(Power Encounter)地域性邪靈(Territorism)屬靈繪圖(Spiritual Mapping)禱告行軍 處理邪靈騷擾趕鬼斷咒 建立釋放事工(Ministry for Deliverance)建立屬靈爭戰研習會
宣教佈道 對人(弱勢社群) 禱告佈道、權能佈道出外在本地佈道實習及在外地短宣 追求經歷有能力的福音事工 建立教會福音事工推動「合一禱告,同得我城」(Praying our City into the Kingdom)

(弱勢社群:老人、新移民、司機、飲食業工友、地盤工人、露宿者、廟街、吸毒者等等。)

靈恩運動第四波的發展,除了愈來愈多元化,無孔不入外,還對一向傳統的福音派教會作出嚴峻的挑戰,在1998年12月29日至1999年1月2日,香港禱告中心與禧福協會合辦「教會領袖重整營──帶領教會進入聖靈能力中」的講義內,劉達芳博士在其「屬靈領域中邁進的三條路」一文中認為,「以往福音派只著重看得見的,忽略了靈界因素(指聖靈的工作及邪靈之干擾)」(p.1);劉竹村牧師在其「神對先知與預言的心意」一文中表示「傳統的教會主日只著重於『教訓』,忽略其他屬靈恩賜的服事……不運用聖靈的恩賜乃是今日教會的盲點」(p.14);而劉世增牧師更於其「教會更新前之準備:預備信徒接受聖靈充滿」一文中引用Derek Crumpton的話,指出「我們福音派要承認,那些強調聖靈工作的教會(聖靈的洗、聖靈充滿等),有較多的活力、福音的火、禱告的熱切等(如阿根庭及韓國),是否反映福音派對聖靈工作的認識欠缺些甚麼?」由此看來,聖靈的工作及其能力的彰顯,似乎都只被囿於靈恩派教會中了。面對以上種種挑戰與質詢,我們實在必須審慎反省,並重回聖經中,全面認識聖靈的真理,又根據這全面的認識,結合在我們的生命、生活和事奉上,使我們常常活活潑潑經歷祂,可以在認知和經歷、理性和感情、生命和生活各層面也真知道祂。正如保羅在以弗所書鼓勵教會在真道上長大成人,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4)

滕張佳音。〈靈恩運動新挑戰〉。《良言善導:院長寄心箋》。香港:宣道出版社 (2004年6月),頁158-162 ;《平安月報》(1999年10月)。http://www.hkpec.org/article/index.php?agroup=%A9%F5%A4%E9%A4%E5%B3%B9&ayear=1999&amonth=10&apass=1

滕張佳音博士

滕張佳音博士

國宣創辦人

▪︎美國芝加哥三一福音神學院文學碩士(宣教)及教牧學博士(宣教學)
▪︎前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副教授
▪︎牧職神學院榮譽創院院長
▪︎國際短宣使團創辦人

復活和生命

簡介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主題:復活和生命
▪︎經文:(約十一25新譯本)(詩篇十六11和合本) 
▪︎語言:粤語
▪︎性質:復活節福音主日
▪︎地點:宣道會宣嶺堂
▪︎日期:2024年3月31日

末世預兆與福音廣傳 The Sign of The-end-of-age and Evangelism(華語/英語)

講員 Speaker:滕張佳音博士 Dr. K. Y. Cheung Teng
主题 Title:末世預兆與福音廣傳 The Sign of The-end-of-age and Evangelism
經文 Scripture:(太廿四 3-14) (Matthew 24:3-14)
日期 Date:2023.12.31
語言 Language:華語/英語 Mandarin/ English
地點 Venue:芝城西北郊華人浸信會 Chinese Baptist Church of NW Suburbs

生命影響生命(滕近輝牧師的宣教生命)[華語]

生命影響生命(滕近輝牧師的宣教生命)[華語]

▪︎主題:生命影響生命(滕近輝牧師的宣教生命)
▪︎講員:滕張佳音師母
▪︎語言:華語 (有字幕)
▪︎聚會:中國福音大會 2023 宣教之夜
▪︎日期:2023年12月29日
▪︎地點:美國芝加哥
▪︎参考:中國福音大會 2023
https://www.gospel4china.org/
▪︎後期製作:宣道傳意台

靈魂牧者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主題:靈魂牧者
性質:母親節福音性主日
經文: (詩篇廿三)
日期:2023年5月14日
語言:粵語 
片長:54:11 mins
地點:沙田平安福音堂

中國教會 (2011, 2013-2019 共八年) 有關「佈道/宣教、異端」問卷統計報告

中國教會 (2011, 2013-2019 共八年) 有關「佈道/宣教、異端」問卷統計報告

透過《生命季刊》於2011年在香港亞洲博覽館舉行的「中國福音大會」及於2013-2019年每年在香港舉辦的「傳道人培訓會」,筆者蒙大會允准,在這八年的聚會中,派發及收集有關「佈道/宣教、異端」的11條開放性問題(雖不合量性研究規格,但較貼近與會者文化,盼增加回卷),以不記名、自願填寫方式作回應。

〈訪談國際短宣使團創辦人滕張佳音博士〉跨越動盪時代的不安全感,在本地與地極作主見證(華語)

〈訪談國際短宣使團創辦人滕張佳音博士〉跨越動盪時代的不安全感,在本地與地極作主見證(華語)

年輕信徒如何在不同的處境下回應主?而堂會面對本地工作與跨文化宣教,是否注定只能要二選一?師母的分享令我們看到,今日世界無一處絕對安全,不如將生命交託神手中任祂差遣!在地的信徒培育、神學院中的宣教學教育,與差派宣教士前往遠方,都能參與在「讓全體教會一起回應大使命」。讓我們一齊向標竿直跑!

關心本地穆斯林:2017-2021 香港穆斯林研究

關心本地穆斯林:2017-2021 香港穆斯林研究

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Inter-cultural Studies, ICS)於2017年5月4-6日慶祝立系四十週年時,在香港舉辦了亞洲宣教會議「今日的宣教訓練──亞洲經驗」(Today’s Missionary Training: The Asia Experience),並凝聚了本港差會領袖、差傳教育工作者、宣教士、建道ICS校友、教會差傳牧者及信徒領袖等,前後共30多位形成「香港宣教人圈」,按本港需要的宣教議題,組成了三個研究小組,就是「穆斯林研究小組」、「群體策略研究小組」、「宣教培育研究小組」。

誰來關心他們?!2017-2021本港尼泊爾族群研究

誰來關心他們?!2017-2021本港尼泊爾族群研究

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Inter-cultural Studies, ICS)於2017年5月4-6日慶祝立系四十週年時,在香港舉辦了亞洲宣教會議「今日的宣教訓練──亞洲經驗」(Today’s Missionary Training: The Asia Experience),並凝聚了本港差會領袖、差傳教育工作者、宣教士、建道ICS校友、教會差傳牧者及信徒領袖等,前後共30多位形成「香港宣教人圈」,按本港需要的宣教議題,組成了三個研究小組,就是「穆斯林研究小組」、「群體策略研究小組」、「宣教培育研究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