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兩本書籍是台灣王敬弘所著的《心靈的治癒》 及《「心靈的治癒」 續編一一生命的新創造》。王敬弘神父(1934-1999),屬耶穌會士,1971年晉鐸, 1972年參加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以來, 產生對心靈醫治的興趣,1974年開始致力心靈醫治的服務及著述,常應邀舉辦各種神恩同禱會和研習會。
標籤: 中文
文章
華人女教牧今貌──香港、台灣、北美三地統計研究
過去華人教會在討論女教牧議題時,多從聖經釋經、神學立場、歷史回顧、個人經歷、觀察分析,甚至加上地區性及教會性的文化傳統予以詮釋,不時帶著各人的情意結作各自表述⋯⋯
文章
職場宣教前瞻
最近有一項關於「八十後」的調查,其中一項發現很有趣,原來「八十後」最厭惡職場中的「五十後」、「六十後」說多於做,套用職場術語即是「說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筆者觀察大多數信徒的職場表現也有相同感受。
文章
變質之路:辨析張熙和「基督門徒福音會」的偏差信仰
2009年初「基督門徒福音會」出版新書《獨一的真神》,在書中該會監督張熙和牧師公然否定「三一神觀」,並花極多篇幅去貶抑耶穌只是一位「超級人」、「完全人」⋯⋯
文章
溫柔的勇者:剖析男女彼此同工雙贏祕笈
由全球基督徒婦女網絡香港分會於十月十二日下午假帝景酒店舉辦專題研討會「溫柔的勇者」。聚會由全球基督徒婦女網絡香港分會顧問滕張佳音博士及執行委員梁林天慧博士擔任講員,有接近百名姊妹參加。就「溫柔的勇者」的講題,滕張佳音博士。
文章
適婚而未婚,怎辦? !
其實,一個人能結婚與否取決於神的帶領。 然而除了神的旨意外,其中也牽涉到人的領受與取向。 而在教會中,未婚的弟兄姊妹多不願意接受獨身的說法,只說現時仍是單身去形容自己的狀況⋯⋯
文章
勿把青年「拖」至中年才宣教!
香港建道神學院榮譽院長張慕皚博士在任時, 於2003年的一篇〈院長的話〉中曾寫道:「近年神學生平均入學年齡愈來愈大(現時建道神學生的平 均年齡是33歲)。」筆者在香港牧職神學院事奉時,亦曾於2001年的〈院長心箋〉中提及:「近年投考本港各神學院的神學生平均年齡都較以前成 熟,例如我們的牧職神學院,今年申請校本部全時 間學員中有六成已婚,平均年齡為35歲或以上者居多。」教會會眾老齡化除了跟人口的老齡化有直接關係以外,神學生老齡化對此是否也有一定影 響?面對活動量大、要求不斷創新的青少年事工, 大部分年將40神學畢業生會否感到難於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