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領袖進修指南
572 Views

滕張佳音

 

一.進修的意義

活在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價值混亂的世界裡,基督徒如何以永恆不變的《聖經》真理,去面對這瞬息萬變的末世時代?「進修」有助我們先掌握自己信仰的系統,在回應錯綜複雜的世情時能作出適切的信仰整合,從而尋索出基督徒可以實踐真理的智慧與方法。

二.進修的必須

一般在信徒培育上有規劃的教會,自會把佈道會決志的新葡,送進教會精心設計的靈命成長系統的輸送帶去,讓他們由福音班/慕道班 → 初信栽培/造就班 → 洗禮班/信德班 → 經過由淺入深的成人主日學/查經班 → 按時回應時代的專題講座 → 甚至完成有系統的成長課程/事奉訓練等。然而十年二十載之後,這批從輸送帶裡出來的人,不少已被分派作這輸送帶流程中的把關者,肩負起培育教會下一代信徒領袖的事奉。究竟如何能不流於陳舊因循、固步自封、墨守成規?(我們當然要竭力把優良屬靈傳統菁華的一面予以保留,但筆者在這裡是指一些相對性的傳統觀念與做法,昔日可能是前人的智慧,今天可能成為前進的包袱。)

在這汰弱留強的社會裡,我們應當不斷進修,甚至終身學習,藉此提升自己的價值水平,保持自己的競爭能力。「進修」有助我們與時並進、自我增值。常言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又云:「學海無涯、唯勤是岸。」我們又怎可以雙重標準,對世界的事業就力爭上游、鞠躬盡瘁,對天國的大業就不思進取、停滯不前?!尤其是那些已被立為教會長執的信徒領袖,雖然不是蒙召全職傳道,但也是蒙揀選作群羊的榜樣(參彼前五1~4;提前三1~13),特別是在長執終身制的教會裡,若我們不終身學習、進步、更新,卻終身坐在決策的階層上,如何能與新一代不斷進修的教牧同工同心事奉,帶領教會迎接時代新挑戰?筆者有感近年教牧離職轉職頻仍,除了教牧本身出了問題需要檢討外,相信他們對教會中決策階層信徒領袖的失望,也屬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

三.進修的目標

當談及「進修」這課題時,我們立刻就想到進入一個有學分、有年期,甚至有學位的學制中。在這裡,神學院就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凝聚資源,去滿足信徒領袖接受神學教育的需求。再加上生活在大學教育普及化的社會裡,愈來愈多信徒已獲大學學位,自然期望神學院也能提供碩士水平的課程,如:基督教研究碩士(MCS)、宗教教育碩士(MRE)等。在抽取繁忙的公餘時間作研究院式碩士水平的進修學習,閱讀大量書籍,書寫一份份洋洋萬字專文,嘔心瀝血地賺取每個學分,在幾經艱辛完成整個學制的過程中,試問除了頭腦上增加更多神學知識外,與神的關係有否進深?屬靈的生命有多少建造?對《聖經》本身有更多認識嗎?是否因忙於應付工作、家庭、進修等,竟連原先進修目標是為了更有效事奉主的那股熱心也失落了?!筆者並非反對神學碩士的研究或神學知識的傳遞。筆者只盼望廣大的信徒能明白:擁有屬世大學學位並不等於可以忽略屬靈生命的基礎建造,在神學教育普及化的當兒,並不能以神學學術高等化取代。

換句話說,擁有社會專業博士學位的在職信徒,仍可從教會的成人主日學接受培育、從神學院的延伸課程中接受證書(Cert.)、文憑(Dip.)、學士(B.A./B.Th./B. Min.)等科目的學習,得著不可或缺的基礎造就。

如今許多華人神學院已為信徒設有不同時間(日間、夜間、週末;每週上課、連續密集課程等)、適切不同對象(一般信徒、信徒領袖;單身/已婚、婦女、提早退休人士等)、針對人生不同階段的裝備(個人成長營、婚前輔導營、夫婦營、溝通技巧課程、輔導技巧課程、醫院牧關課程等)。

其實,倘若我們能釐清進修的目標是否單以知識導向?還是盼望在自己缺欠的環節上進深,如靈程導向或經驗導向等,這些因素必對我們選擇進修的形式有決定性的影響。

四.進修的形式


(一)知識型:
倘若我們欲求增加神學知識,選擇以知識為導向的進修模式,一般神學院式的學制課程是一個選擇。倘若我們本身具有較強的自發力及自制力,不進學府、沒有學制及學位的自修,也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選擇。畢竟學制終有完成的一天,惟有不間斷的自修才是真正的終身學習。缺乏有計劃自修的進修模式是註定失敗的學習途徑。

(二) 靈命型:
有人盼望自己靈命得著重整,選擇以靈程為導向的進修模式,而選擇在神學院主修靈修神學(筆者親耳聽過某教牧同工以安息年盼望跟某北美神學院的靈修大師重整靈命,結果卻是忙於應付功課而差點連靈修的時間都沒有)。有人選擇不進入學院式學習,而私下跟隨屬靈導師定時約談,求取屬靈導引。亦有人選擇參加一些本地或外地教會、神學院、訓練機構定期舉辦的一些短期「靈命進深營」,透過營會各方面的安排,密集地在神面前處理靈程的問題。心田的荊棘雜草清除,方能讓種子生長,結實百倍。

(三) 經驗型:
倘若我們自覺滿腦子知識,卻缺乏屬靈經歷,失卻事奉熱誠,選擇以經驗為導向的進修模式,最好選擇一些本地或外地的短宣體驗,或參與一至兩年邊學邊做的短宣訓練更佳。有人對病人工作有感動,也可奉獻一段時間接受醫院牧關訓練,然後參與醫院探訪義工事奉。此外,又可像牧職神學院的中國文化部,為對中國有負擔的信徒提供知識與考察兼備的活動教學法,定期舉辦中國文化考察團、中國教會體驗團、中國密集研討營等,使信徒親身經歷,增加負擔。與主同心、佈道與栽培、實踐使命,必能經歷神的同在,並且可以把更大的挑戰、更闊的視野帶回自己教會。這種另類的進修模式,雖然沒有使我們得到甚麼高等學位,但肯定使我們的靈命與事奉獲得更新了。

結語

看來,「進修」的目的是叫我們能在屬靈的事情上與時並進、自我增值,不單透過神學知識的充實,也透過靈命重整與經歷更新,使我們真正得著進深。親愛的信徒領袖,讓我們離開淺岸,開到水深之處,不斷進修、進深!

 

(作者為香港牧職神學院院長、
國際短宣使團義務總幹事、
世界華福中心義務助理總幹事聯絡)

 

 

 

 

滕張佳音。〈信徒領袖進修指南〉。《良言善導:院長寄心箋》。香港:宣道出版社(20046),頁124-128;《今日華人教會》。香港:世界華福中心,第232(20026),頁21-22 ;《牧蹤》第24期(20028月)。

中國教會 (2011, 2013-2019 共八年) 有關「佈道/宣教、異端」問卷統計報告

中國教會 (2011, 2013-2019 共八年) 有關「佈道/宣教、異端」問卷統計報告

透過《生命季刊》於2011年在香港亞洲博覽館舉行的「中國福音大會」及於2013-2019年每年在香港舉辦的「傳道人培訓會」,筆者蒙大會允准,在這八年的聚會中,派發及收集有關「佈道/宣教、異端」的11條開放性問題(雖不合量性研究規格,但較貼近與會者文化,盼增加回卷),以不記名、自願填寫方式作回應。

以利亞啊,你在這裡作甚麼?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講題:以利亞啊,你在這裡作甚麼?
語言:粵語
經文:《列王紀上》十九章9-19節
日期:2012年11月11日(神學教育主日)
主辦:香港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主日崇拜(第二堂)
轉載自:https://www.gnci.org.hk/video/「以利亞啊,你在這裡作甚麼?」滕張佳音博士

Missional Approach in Seminary Curriculum

Missional Approach in Seminary Curriculum

Under the leadership and motivation of Rev. Jaffray, some graduates of the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dedicated their lives to evangelism and missions organized by “Chinese Foreign Missionary Union”. They took the spirit of “Trailblazing, Zealous Devotion and Long- suffering” (開荒、火熱、吃苦)which becomes the slogan of ABS spirit nowadays.

《良言善導》(A Good Word Pilots Life)

《良言善導》(A Good Word Pilots Life)

《良言善導》這套書是由滕近輝牧師伉儷七年來在牧職神學院院訊《牧蹤》發表的文章結集而成,第一冊是滕近輝牧師的《牧苑促膝談》,第二冊是滕張佳音院長的《院長寄心箋》。兩位牧者各有所長:滕牧師著重教導,盼望在事奉方面對信徒有所提醒;滕師母則著重實踐,把自己對牧養、對社會情況的看法與讀者分享,兩者結合可謂「剛柔並重」。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相信這套書有助讀者去反省信仰、操練屬靈的生命,以至能靠主回應時代的挑戰。

傳講生命之道

傳講生命之道

保羅說得好:「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份⋯⋯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由薦與各人的良心。」(林後四1-2)「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敎訓,要在週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前四16)傳道者本身就是一篇「生命的信息」,讓我們的生命繼續影響其他的生命。

信徒領袖進修指南

信徒領袖進修指南

活在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價值混亂的世界裡,基督徒如何以永恆不變的《聖經》真理,去面對這瞬息萬變的末世時代?「進修」有助我們先掌握自己信仰的系統,在回應錯綜複雜的世情時能作出適切的信仰整合,從而尋索出基督徒可以實踐真理的智慧與方法。

滕張佳音博士

滕張佳音博士

國宣創辦人

▪︎美國芝加哥三一福音神學院文學碩士(宣教)及教牧學博士(宣教學)
▪︎前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副教授
▪︎牧職神學院榮譽創院院長
▪︎國際短宣使團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