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香港教會女教牧」問卷調查委員會委員《時代論壇》2009年11月6日。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56347&Pid=5&Version=0&Cid=220&Charset=big5_hkscs
滕張佳音
於九七回歸前,筆者曾以公元二千福音運動婦女組(Women’s Track of AD2000 & Beyond Movement)東北亞洲區代表的身份,進行了一項香港女教牧問卷調查,以了解六四事件之後、九七回歸之前,香港教會人才嚴重流失、領袖層青黃不接之大形勢下,香港女教牧的狀況及領導擔子如何。是次普查只收了二百九十九份回卷,佔當時全港估計的八百七十一位女教牧1近三成半(34.3%),並於一九九六年三月一日發佈了〈1996香港女教牧普查〉的統計結果。2
十三年後,香港教會女教牧人數已倍增達一千七百六十二人,3筆者又與建道神學院及全球基督徒婦女網絡(香港分會)等一眾同工義工,再向全香港教會的女教牧(包括全時間、部份時間、進修中及等候工場中的女教牧,不包括機構的女同工或女宣教士)進行了〈2009香港教會女教牧問卷調查〉。於二○○九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共寄出一千六百廿五份問卷給香港教會女教牧填寫,截至二○一○年一月初,共收回一千○九十四份問卷,回應率逾六成半(67.3%),有效問卷有1,082份,反應積極。是次統計結果於二○一○年六月廿一日發佈會暨研討會「香港教會女教牧點『升呢』?」上簡報並進行研討。4
〈2009香港教會女教牧問卷調查〉乃隨著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的〈2009香港教會普查〉同年的年底進行,是向全香港女教牧「個人」發出的問卷,有別於〈2009香港教會普查〉向「教會」所發的問卷。是項研究嘗試全方位地去了解及素描出今天香港教會女教牧的新面貌,問卷內容涵蓋香港教會女教牧最新的個人狀況、婚姻及家庭情況以及事奉及領導實況等。
香港女教牧的十年變化
筆者把一九九六及二○○九的兩次研究作出比較,並將有關數據及分析結果詳載於最新出版的《華人女教牧今貌──香港、台灣、北美三地統計研究》一書內。通過是項研究所得最寶貴的發現,就是具體看見香港教會女教牧們集體的精神面貌。無論在九七前或回歸十多年後的今日,她們仍是那默默耕耘、盡忠職守的一群。她們大多是思想正向、態度忠誠、積極堅忍、以事奉為念、以個人需要為輕。她們是神家中的屬靈母親、是多變時代中教會的「鎮山之寶」。她們的付出與擺上,贏得眾信徒尊重及愛戴。她們委實是神國尊貴的使女,值得香港整體教會引以為傲的!
研究結果反映香港教會及會眾在對待女教牧的事奉安排、薪酬待遇等方面,都比從前進步。特別在單身女教牧步入婚姻後,仍接納她們以全時間或部份時間繼續參與牧職事奉,漸漸擺脫過去「女傳道嫁不去、嫁了就難以事奉」那種家庭事奉兩難存的抱殘守舊觀念。此外,研究顯示已婚女教牧人數現已稍多於單身女教牧,已婚女牧師更比未婚女牧師為多,展示新一代女教牧「健康正常」的事奉人生。惟盼香港教會在按立女牧師的制度上認真落實執行,使女教牧的教導恩賜及牧養職份能被全會眾公開肯定。此外,香港教會亦須留意鼓勵更多年輕的姊妹起來,投身今天牧養兒童及青少年會眾的急切需要。
台、美女教牧的事奉面貌和心靈輪廓
香港區以外,筆者又邀得中華福音神學院蔡麗貞教授參照〈2009香港教會女教牧問卷調查〉的內容,在台灣地區進行〈2010台灣教會女教牧問卷調查〉的研究。該研究亦只針對在教會中服事的女教牧(包括全時間、部份時間、進修中及等候工場中的女教牧,不包括機構的女同工或女宣教士),並新增數題有關「全職蒙召」與「受過完整神學訓練」的師母身份的題目。台灣地區採便利抽樣調查,由中華福音神學院研究中心統籌,於二○一○年五月至六月透過不同管道邀請台灣北部、中部及南部的教會女教牧,以不記名的方式填寫問卷。北、中、南等地的調查,分別係由中華福音神學院、中台神學院、聖光神學院負責執行問卷發放及回收,共發出七百六十七份問卷。最後共回收三百份有效問卷,回收率近四成(39.1%)。
因本文篇幅及筆者功力所限,筆者未能進一步作全面性跨地域的比較分析,但從表面數字比較看來,台港兩地的調查結果,有不少地方均值得進一步探究深思,這裡只略舉一二。例如,台灣受訪女教牧來自逾五成半(55.6%)的教會有按立女牧師的制度,比率低於香港(60.0%)的近半成(4.4%)。但台灣受訪女教牧已有逾一成(13.8%)被按立為女牧師,比率高於香港(8.9%)的近半成(4.9%),反映台灣有按立女牧師制度的教會較有效率地執行此制度。
又例如,台灣單身女教牧對於婚姻的態度,有三成(30.9%)「十分渴望」,但也有近兩半(24.7%)表示「享受單身」、近三成(29.6 %)認為「可有可無」。回望香港有回應的四百九十七位單身女教牧在同類問題的數字,有逾三成半(179人,36.0%)表示現時對婚姻的態度是「可有可無」,另逾兩成半(136人,27.4%)是「享受單身」,只有逾一成半(78人,15.7%)表示「十分渴望」,處處反映出香港單身女教牧對婚姻的渴求普遍低於台灣。其他數據亦顯示困擾香港女教牧情緒最主要是來自「事奉」(平均數3.13),而「感情」(平均數1.76)的困擾則屬最少的。這是否說明香港單身女教牧愛工作逾於愛情?還是在女多男少的形勢下,專心事奉更實際呢?!「師母」的角色是否台灣單身女教牧的出路?歡迎有興趣者繼續探究。
蔡麗貞教授表示,台灣教會過去鮮少進行類似的調查,因此對女教牧事奉的印象,多半只能停留在少數個案的特殊經驗,至於整體的輪廓則不易掌握。缺乏對現況的了解,將會影響女教牧在裝備期間的努力方向,也會影響其進入事奉工場後的支援與協助。深信「2010台灣教會女教牧問卷調查」的研究,將掀起多方的關注、討論及革新。港台以外,筆者亦邀得《還我伊甸的豐榮──從聖經、歷史和社會問題探討婦女的身份與角色》及《兩性復和──男女在基督裡成為一》的編著者邱清萍女士,把她近年在北美(美國與加拿大)華人女教牧中有三次小型的問卷調查作出簡報及比較,包括:〈2001北美教會女教牧問卷調查〉共有八十位女教牧回應、〈2006北美教會女教牧問卷調查〉共有廿四位回應、〈2010北美教會女教牧問卷調查〉共四十四位回應。從數據反映女教牧的身份與角色在今天的北美(特別是美國)仍然普遍未被肯定,姊妹的恩賜在華人教會中仍多被困囿,實在教人婉惜!
香港︰普世華人教會的重要參考
《華人女教牧今貌──香港、台灣、北美三地統計研究》不單透過一九九六年及二○○九年兩次女教牧問卷調查作比較而凸顯香港教會生態之變化;更把香港、台灣、及北美三地區的數據一一作對比以嘗試勾勒出今日華人教會女教牧的輪廓。書中彙集了〈2009香港教會女教牧問卷調查〉發佈會暨研討會上,劉美蘭傳道、黃瑞君牧師、梁家麟博士、張美薇牧師、李寶珠博士、陳秀賢牧師、楊詠嫦博士、胡志偉牧師等領袖的回應文章,使這研究結果涵蓋已婚與單身女教牧的角度、女牧師與女傳道的角度、男教牧與女教牧的角度等方方面面的討論;再加上黃玉明博士尋根究源的〈香港教會女性牧職的發展歷史初探〉,及馬來西亞卓秀蘭牧師的〈女性屬靈領導的定位和提升〉等文章,使讀者的視野可以從香港橫跨到台灣、北美,以至馬來西亞,規管四地華人教會對女教牧課題的最新情況。可惜今次未及探討中國教會的女教牧情況,5倘若能把兩岸三地女教牧的實況作一全面的比較,將是一項有趣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過去華人教會在討論女教牧議題時,多從聖經釋經、神學立場、歷史回顧、個人經歷、觀察分析、甚至加上地區性及教會性的文化傳統予以詮釋,不時帶著各人的情意結作各自表述。故在敏感的議題上,常常難以達至共識。今次讓我們通過這些統計數據的冷知識,探究事情的實況,好叫各人在上帝面前正視問題。
相對來說,香港女教牧是幸福的,雖然香港教會仍有進步的空間,但至少香港女教牧在教會中是被賦予一個清晰的身份、可以有獨立的角色參與各項事奉,這個基本的土壤才能培育出一代一代終身事主的使女。香港的樣板,亦將成為普世華人教會一個重要的參考。廿一世紀的今天仍有不少教會,特別在北美及台灣地區,有形無形地,把清楚蒙召、受過正規神學訓練的女教牧,視為可有可無、或買一送一的附屬品,實在浪費了神國度中寶貴的人才,需要個別教會及宗派認真檢視的。
邱清萍女士在書中其文章最後作出了鏗鏘有力的呼籲:「教會在兩千年的歷史中,曾透過謹慎的釋經、辯論、廣泛的研究、討論與對話,在一些重要的神學性或社會性的立場上作出更新與改革。甚麼時候北美教會的領袖們也覺醒,他們對姊妹(包括身邊的妻女、教會的女同工)在事奉上的限制,也是一種有損神的形像和虧損神國度資源的行為,需要悔改與更新。」她真誠的呼籲,華人教會又願否謙卑聆聽及深入反省呢?
(分題為編者所加)
時代論壇第一二五○期.二○一一年八月十四日
註 :
-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教會普查研究小組:《香港教會未來趨勢》(香港:香港世界宣明會,1996),頁168;〈http://research.hkchurch.org/stats/stats_8.htm〉(下載日期2011/8/6)。根據一九九四年全港教會概況普查研究報告,全港有二千二百廿四位受薪教牧同工(包括主任牧師、堂主任、牧師、傳道/宣教師及傳道幹事/助理),女教牧同工佔近四成(881人,39.6%),與當時發佈的〈1996香港女教牧普查〉所估計的八百七十一人相差十人。
- 張佳音:「〈1996香港女教牧普查〉統計分析報告」,滕張佳音編《華人女教牧今貌──香港、台灣、北美三地統計研究》 (香港:建道神學院,2011),頁271-289。
- 根據二○○九香港教會普查研究組編:《2009香港教會普查簡報》(香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2010),頁2,22-23。二○○九年全港受薪教牧同工共三千六百七十一人(另有義務教牧同工230人),受薪教牧同工女性比率為47.9%(即100名教牧同工中有48位是女性)。照此比率推算,全港受薪男教牧同工有一千九百○九人,女教牧同工共有一千七百六十二人。
- 〈2009香港教會女教牧調查:牧師少於一成、逾半沒轉工〉《時代論壇》,二○○九年六月廿二日;下載自〈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60226&Pid=5&Version=0&Cid=220&Charset=big5_hkscs〉(下載日期2011/8/6)。
- 「一九四九年,全國女牧師不足十人;至一九八六年,全國約有五十名女牧師;而一九九四年女牧師增至二百廿三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女牧師人數的遞增速度遠遠超過了男牧師,據中國基督教婦女事工委員會不完全統計:至二○○三年,全國已按立女牧師三百七十八位,其中95%以上是文革後按立的,佔全國牧師總人數的24%。全國現有女性教職人員一千二百卅九位,全國十八所神學院校中的女教師比例超過三份一,其中有二位女院校長。越來越多的姊妹在教會中參與事工,女牧師在教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還有二千多位女長老、教師和教職人員,教會婦女義工比例普遍有七成多。」以上資料綜合參考自:〈今日中國教會的婦女面貌〉。《神州情》(2005年10月1日);下載自〈http://www.ccchina.org/shownews3a.asp?id=30&action=big5〉。〈高英牧師談教會女同工及女牧者所面臨的挑戰〉。《福音時報》(2010年1月20日);下載自〈http://www.gospeltimes.cn/news/2010_01_20/13137.htm〉。〈中國文化與中國事工系列──男女角色篇〉。《神州情》(2007年4月24日);下載自〈http://www.ccchina.org/shownews8.asp?id=911&action=big5〉(下載日期2011/8/6)。
滕張佳音博士〈《華人女教牧今貌──香港、台灣、北美三地統計研究》帶來的啟迪〉。《時代論壇》。第1250期(2011年8月14日)。
滕張佳音博士
國宣創辦人
▪︎美國芝加哥三一福音神學院文學碩士(宣教)及教牧學博士(宣教學)
▪︎前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副教授
▪︎牧職神學院榮譽創院院長
▪︎國際短宣使團創辦人
主再來前的末世預兆
32 Views
《泰北漣漪》滕張佳音序言
漣漪漸漸擴大,心理學上用於形容一個行動或行為帶來持續的影響。細閱《泰北漣漪》30多篇見證文章,正好反映一位宣教士投身在一個宣教禾塲上逾40年來所帶出的生命影響,像漣漪般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
復活和生命
簡介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主題:復活和生命
▪︎經文:(約十一25新譯本)(詩篇十六11和合本)
▪︎語言:粤語
▪︎性質:復活節福音主日
▪︎地點:宣道會宣嶺堂
▪︎日期:2024年3月31日
末世預兆與福音廣傳 The Sign of The-end-of-age and Evangelism(華語/英語)
講員 Speaker:滕張佳音博士 Dr. K. Y. Cheung Teng
主题 Title:末世預兆與福音廣傳 The Sign of The-end-of-age and Evangelism
經文 Scripture:(太廿四 3-14) (Matthew 24:3-14)
日期 Date:2023.12.31
語言 Language:華語/英語 Mandarin/ English
地點 Venue:芝城西北郊華人浸信會 Chinese Baptist Church of NW Suburbs
生命影響生命(滕近輝牧師的宣教生命)[華語]
▪︎主題:生命影響生命(滕近輝牧師的宣教生命)
▪︎講員:滕張佳音師母
▪︎語言:華語 (有字幕)
▪︎聚會:中國福音大會 2023 宣教之夜
▪︎日期:2023年12月29日
▪︎地點:美國芝加哥
▪︎参考:中國福音大會 2023
https://www.gospel4china.org/
▪︎後期製作:宣道傳意台
《路得記》的靈訓——以恩慈相待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講題 :《路得記》的靈訓----以恩慈相待
經文 : (路得記一16 和合本)
性質:培靈性主日
語言:粤語譯國語
長度:50mins
日期:2023年11月12日
地點:宣道會基導堂 (紐約皇后區)
國際短宣使團的「差會」特色
國宣的功能及發展, 除了與各地區的短宣中心/佈道團聯繫、交流、支援、合作等角色以外,還有「差會」差派宣教土的功能。
靈魂牧者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主題:靈魂牧者
性質:母親節福音性主日
經文: (詩篇廿三)
日期:2023年5月14日
語言:粵語
片長:54:11 mins
地點:沙田平安福音堂
為主和福音的捨與得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主題:為主和福音的捨與得
語言:粵語
性質:短宣畢業受差典禮
日期:2023年2月5日
主辦:香港短宣中心
中國教會 (2011, 2013-2019 共八年) 有關「佈道/宣教、異端」問卷統計報告
透過《生命季刊》於2011年在香港亞洲博覽館舉行的「中國福音大會」及於2013-2019年每年在香港舉辦的「傳道人培訓會」,筆者蒙大會允准,在這八年的聚會中,派發及收集有關「佈道/宣教、異端」的11條開放性問題(雖不合量性研究規格,但較貼近與會者文化,盼增加回卷),以不記名、自願填寫方式作回應。
〈訪談國際短宣使團創辦人滕張佳音博士〉跨越動盪時代的不安全感,在本地與地極作主見證(華語)
年輕信徒如何在不同的處境下回應主?而堂會面對本地工作與跨文化宣教,是否注定只能要二選一?師母的分享令我們看到,今日世界無一處絕對安全,不如將生命交託神手中任祂差遣!在地的信徒培育、神學院中的宣教學教育,與差派宣教士前往遠方,都能參與在「讓全體教會一起回應大使命」。讓我們一齊向標竿直跑!
在恩典中邁步向前
回望過去廿五年,主恩領《生命季刊》的創立及「生命團契」各項事工的發展。我因在香港事奉,參與實在有限,但從中已獲益良多,實在要感謝讚美主!
國宣電子資源中心(IFSTM eResource Center)的創建
1989年主引導我參觀了美國伊利諾州惠敦學院的葛培理中心博物館 (Billy Graham Center Museum, Wheaton College, Illinois),[1]它是一個匯聚文物展覽、歷史資料、3D多媒體福音自助旅程、圖書館、紀念品店等多元組合,我從中得到啟迪⋯⋯
基督 vs. 佛陀(華語)
主題:基督 VS 佛陀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語言:華語
日期:2021年8月27日
主辦:溫哥華短宣中心 【福音無際愛無涯】開放講堂 系列二 福音與中國文化 第四講
瀏覽坊間時興運動、基督徒操練有何原則?+操練「八福養生功」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講題:瀏覽坊間時興運動、基督徒操練有何原則? + 操練「八福養生功」
語言:粵語
日期:2021年7月3日
主辦: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喜樂團和歡欣團合團聚會
Yes, WE Can!2017-21香港青年宣教培育研究
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Inter-cultural Studies, ICS)於2017年5月4-6日慶祝立系四十週年時,在香港舉辦了亞洲宣教會議「今日的宣教訓練──亞洲經驗」⋯⋯
民間信仰知多少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主題:民間信仰知多少
語言:粤語
日期:2021年5月29日
主辦:九龍城浸信會耆壯部佈道大會
性質:佈道會
地點:九龍城浸信會
關心本地穆斯林:2017-2021 香港穆斯林研究
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Inter-cultural Studies, ICS)於2017年5月4-6日慶祝立系四十週年時,在香港舉辦了亞洲宣教會議「今日的宣教訓練──亞洲經驗」(Today’s Missionary Training: The Asia Experience),並凝聚了本港差會領袖、差傳教育工作者、宣教士、建道ICS校友、教會差傳牧者及信徒領袖等,前後共30多位形成「香港宣教人圈」,按本港需要的宣教議題,組成了三個研究小組,就是「穆斯林研究小組」、「群體策略研究小組」、「宣教培育研究小組」。
誰來關心他們?!2017-2021本港尼泊爾族群研究
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Inter-cultural Studies, ICS)於2017年5月4-6日慶祝立系四十週年時,在香港舉辦了亞洲宣教會議「今日的宣教訓練──亞洲經驗」(Today’s Missionary Training: The Asia Experience),並凝聚了本港差會領袖、差傳教育工作者、宣教士、建道ICS校友、教會差傳牧者及信徒領袖等,前後共30多位形成「香港宣教人圈」,按本港需要的宣教議題,組成了三個研究小組,就是「穆斯林研究小組」、「群體策略研究小組」、「宣教培育研究小組」
從本地職場宣教到跨國雙職宣教(粵語)
講題:從本地職場宣教到跨國雙職宣教 (粤語)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語言:粵語
日期:2020.12.30
主辦:全球華⼈差傳⼤會 CMC Global 2020 - 基督使者協會 AFC (Ambassadors For Christ)
地點:溢樂華人浸信會 Sunset Church of San Franci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