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主題:致富之道
語言:粤語/福建話
對象:青成適用
經文:路加福音12章15節
出版日期:2006年7月
製作出版:香港短宣中心
滕張佳音博士
李盛林牧師就任牧職神學院院長…滕張佳音師母卸任

牧職神學院於剛過去的主日(六月廿五日)下午舉行畢業禮暨院長就職禮,原任教務長的李盛林牧師正式在眾牧長按手祝福下接任該院院長一職。在當晚舉行的牧職神學院十週年感恩聚餐上,李盛林院長致送了紀念品予御任院長滕張佳音師母。
我對「短宣運動」所懷的夢
未來十五年,求主賜下敞開的門,不單讓「短宣運勳」能繼續參與海外華人社群的宣敎工作,也可以⋯⋯
突破西方宣教框架
踏入廿一世紀的華人教會,普遍已明白「大使命」的意義,甚至越來越多教會所釐定的「使命宣言」(Mission Statement)都是以傳揚福音、拯救靈魂為總依歸。然而⋯⋯
閃在咫尺:東方閃電、鍚安教會
影片:閃在咫尺:東方閃電、鍚安教會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語言:粵語
日期:2005年
《美滿人生:個人佈道畫冊》(附MP3)

滕張佳音博士特為華人信徒而編撰的一套簡易又有系統的個人佈道工具。全冊以25個分題,配以豐富而適切的救恩經文,透過探討人生為進路,誘發華人文化之共鳴,圖文並茂地、可詳可簡地,向各類人士靈活地講解福音。務求傳福音者能傳達得更清晰流暢、聽福音者能接收得更明白深刻。畫冊附有廣東話使用解說MP3光碟,使人人均可學習。
食物級的雙氧水真可飲用嗎?

錫安教會於二○○四年一月二十日在《明報》發表的〈嚴正聲明〉只有七項,但在其網上的《錫安日報》(www.ziondaily.com) 的版本卻有八項,其中沒有刊登於《明報》的第六項是這樣說的⋯⋯
難得有情人
1,006 Views
《良言善導》(A Good Word Pilots Life)

《良言善導》這套書是由滕近輝牧師伉儷七年來在牧職神學院院訊《牧蹤》發表的文章結集而成,第一冊是滕近輝牧師的《牧苑促膝談》,第二冊是滕張佳音院長的《院長寄心箋》。兩位牧者各有所長:滕牧師著重教導,盼望在事奉方面對信徒有所提醒;滕師母則著重實踐,把自己對牧養、對社會情況的看法與讀者分享,兩者結合可謂「剛柔並重」。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相信這套書有助讀者去反省信仰、操練屬靈的生命,以至能靠主回應時代的挑戰。
長執有效的屬靈領導

最近被邀要為「長執課程」寫一篇有關「長執有效的屬靈領導」的文章,使我思索良久,遲遲未能執筆。過去寫這類文章,多是集中為敎牧而寫的 , 自己身為敎牧,又參與神學敎育,為培育新一代敎牧而努力,自然責無旁貸地為同道守望。
「短宣」究竟是甚麼?
西方的差會見到西方長期宣敎士的委身人數下降,開始發動短期宣敎運動⋯⋯
傳講生命之道

保羅說得好:「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份⋯⋯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由薦與各人的良心。」(林後四1-2)「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敎訓,要在週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前四16)傳道者本身就是一篇「生命的信息」,讓我們的生命繼續影響其他的生命。
逆境自強傚約瑟

世入常以為別人的成功必因具備了雄厚的家底、順利的際遇、健康的環境 、正常的成長、快樂的童年⋯⋯而自己的失敗則歸咎於以上的條件不足。然而當我們接觸到聖經中的人物約瑟時,就敎我們對成功的因素重新界說。
非典之疫後感──集體經驗.寶貴一課

誰也想不到,彈丸之地的香港於近六年來,竟兩度成為全球觸目的焦點:其一就是香港九七政權移歸中國,其二就是過去兩個多月來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的疫情。然而所受到的待遇卻是截然的不同。時移景遷,過去全球到處歡迎香港上百萬家財的投資移民,轉眼的今天,全球各國均「封殺」來自香港的疫區居民。香港人除了消極地嗟歎世態炎涼外,其實我們還可以積極地齊齊頜悟這寶貴的一課,以備更有實力迎戰未來。
神啊,求你在發怒的時候──仍以憐憫為念!(禱詞)

全球的反戰浪潮持續⋯⋯天地的主阿,求祢鑑察⋯⋯我想起了傳道者說:「我又見日光之下,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公義之處也有奸惡。我心裡說,神必審判義人和惡人;因為在那裡,各樣事務,一切工作,都有定時。我心裡說,這乃為世人的緣故,是神要試驗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傳三16-18)
基督徒的自由觀

自二十世紀始第三世界各國先後掙脫殖民統治的桎梏,紛紛宣佈獨立而重拾自由;又綜觀我國不少朝代興替,不乏廣大人民爭取脫離苛政、重享安居樂業的自由訴求。其實基督徒也十分重視自由。容讓我們誓且放下社會性的範疇,先思想一下基督徒如何看自由這回事。
基督徒的國權觀

區度(Kingdom)與權柄(Authority)照理是應該結合的,然而在日光之下,經常可見的卻是有國者不一定有權、有權者也未必得國(傳十5-7)。基督徒活在地上該如何看待國權及掌權者?
整全的宣教觀

筆者相信倘若在政治及經濟等條件許可下,好像非洲、印度、緬甸、中國等國家的本土宣敎士,也甚樂意遠赴重洋到地極作跨地域跨文化的宣敎士。這些昔日的接受者(Receiver)今天可以成為差派者(Sender);這些宣敎的工場(Mission Field),今天已成為宣敎的基地 (Mission Base)。
信徒領袖進修指南

活在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價值混亂的世界裡,基督徒如何以永恆不變的《聖經》真理,去面對這瞬息萬變的末世時代?「進修」有助我們先掌握自己信仰的系統,在回應錯綜複雜的世情時能作出適切的信仰整合,從而尋索出基督徒可以實踐真理的智慧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