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說以色列】基布茲 Kibbutz
331 Views

作者:黄雪卿老師

 

驟看「基布茲」這個名詞,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台灣翻譯為「集體農場」或「集產農場」,而中國把它翻譯為「人民公社」,正是將它的意思翻出來了,「基布茲」所有成員,是以共產思想來生活,沒有私人財產。

位於以色列加利利湖南端的 Degania 基布茲, 被譽為「基布茲之母」,那是以色列的第一個基布茲,在1910年第二次移民潮下,由十男二女建立。今天,基布茲的總數約有270個,他們實行共產制,在基布茲內凡物公用,成員的收入全部由基布茲統一派發,沒有私有財產,那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生活模式。他們經營的不只是農場,凡是可以賺錢的項目,例如酒店、工廠、博物館、餐廳等,他們都會發展,他們所謂的共產,只限於基布茲的成員,在以色列政府是屬於非營利組織,他們可以向政府申請義工簽証,協助基布茲的運作。

基布茲在鄂圖曼時代已見雛型,當時從俄羅斯回歸以色列的猶太人,深受共產主義影響,於是透過基布茲來實踐。他們相信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不管是醫生或教授等專業人士,都要勞動耕種,並收取相同的工資。他們也可以自由地在基布茲以外工作,條件是要得到大多數成員通過,並且要把工資上繳,收取基布茲發與大家一樣的工資。至於在教養孩童方面,孩童平時是生活在一起, 集體接受教育,在安息日才回家與父母共聚天倫,其中的好處,是孩童不會因為父母供應他們物質而互相比較。但現在已經有所改變,孩童每天都可以各自回到自己的家庭住宿。

有一次,帶團參觀Ein Shemer基布茲,導賞員說他們在初期連婚禮場地、婚紗和婚宴菜餚都一式一樣,後來經過改革,現在已有比較個人化的安排了。另一次,我與朋友到北部Blum基布茲渡假,朋友說那基布茲是製造女士剃毛刀刨起家的,後來發展不俗,產品更分銷到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不久基布茲更發展酒店業。難怪有人說,女性的金錢是最容易賺取的!在革尼撒勒(Ginosa)平原有一個基布茲,除耕種和養牛外,更有旅館和碼頭;那裡有兩個博物館,分別放置耶穌時代的漁船和介紹當地的開墾歷史。

這樣的基布茲, 培育出不同的意式形態的猶太人,以比喻簡單說明之,有一名農夫在種地,他認為自己在履行應有的責任;另一名農夫認為,為了讓整個基布茲有農作物吃和賺錢,所以他時常思想和嘗試,如何可以多種多收;第三名農夫卻說,雖是農夫,但我是在建立一個國家,讓國家有糧可食。後來,第一個農夫仍然是農夫,第二個成為農業專家,第三個則成為國家領袖。確實,很多立國初期的領袖,都是基布茲出身的。

基布茲是立國前的產物,他們不計較自己的利益,為了國家作出供獻,但到20世紀初, 國家穩定下來,人民的意識形態也有改變,開始為自己籌算,後來演變成類似合作社的合作農村 (Moshav),當中成員保留較大程度的經濟自主權,但又實行各種共用互助的元素,意思是每個成員可以擁有自己的房產,經濟自主,但在農業上的資源,仍舊是大家共用互助的。第一個合作農村 Nahalal位於耶斯列平原,在1921年成立。

想更多瞭解以色列的基布茲 (Kibbutz)和合作農村 (Moshav),可以溜覽以下網站:
https://embassies.gov.il/MFA/AboutIsrael/Maps/Pages/Kibbutz-and-Moshav.aspx

以下讓我分享一些基布茲的生活情況:

我的一位朋友是基布茲成員,他的太太告訴我基布茲不時要面對人性的敗壞,例如飯堂安排了逾越節晚餐,每位只是五十五元(約等於15美元左右),但成員用各種各樣理由不付款,有些成員預約用餐卻沒有出席,有的說只是喝湯,有的說只是閑坐聊天,更有說他吃是吃了,但只是嘗嘗味道,結果這些人都沒有付款。

有一次,我在基布茲的超巿購物,竟然發現有培根 (bacon) 出售,後來從我朋友口中得知,基布茲大多不遵守猶太教飲食條例,這與基布茲成員來自俄羅斯共產國家有關,或者經過大屠殺後,他們對神很失望。他們雖然是猶太人,但也不一定是相信神的。

另一次,參觀戈蘭高地的El Rom基布茲, 裡面有一套贖罪日戰爭紀錄片,記載在戈蘭高地發生的戰爭和當事人的回憶。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和敘利亞的軍事實力差距很大,當時以色列只有三千名士兵、四十輛坦克和六十門火炮,敘利亞則有二萬八千名士兵、八百輛坦克(具紅外線偵測功能)和六百門火炮。最後,以色列只餘四輛坦克,但敘利亞方面,仍有五百多輛坦克,他們卻要求停火談判和撤軍,直到今天,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從此,兩國再也沒有發生大型戰爭。以色列國在這場戰爭中奇跡地獲勝,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到基布茲參觀時,有人驚歎地問道:「你相信這是神幫助以色列得勝嗎?」負責人卻回答:「人定勝天」。他們不相信這是神幫助他們呀!

有一次, 我帶了一班國內的師生參觀靠近迦薩的Magen基布茲,他們是以學校中樂團名義巡迴表演,這次對象是這地區基布茲合辦的長者中心,他們每星期都安排不同節目給長者欣賞,中心負責人告訴我們,這些老人家一生為國家付出,應該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的晚年,旁邊還有一所幼兒中心,負責人說:這樣可以讓長者中心更有蓬勃生氣,戶外有一個由專家特別為長者設計的花園,每一個區域都有對長者不同益處的設施,還有令我驚訝的,這裡有一間長者健身室呢!

基布茲 (Kibbutz) 那種「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生活模式,應該是一種很快樂的生活,我有一位同學,就是住在基布茲,他說這是一種 easy life,是沒有煩惱、簡單的生活,有什麼事情就找基布茲去解決,用不著自己去解決,但為何又演變出合作農村 (Moshav) 的產物呢?這就是人的罪性問題:貪心、懶惰、計較、自私、野心、自我等等,罪的問題一日不能解決,這種「大同」的生活,就不可能完完全全實現!主耶穌來到世上,就是解決罪的問題,然後天國才會臨到。

此文曾刋於《真理報》(美東版) 2023年1月。
https://nystm.org/nytm0123-10/

黃雪卿老師

黃雪卿老師

作者/講者

▪︎貝爾謝巴便古利安大學考古聖經近東研究系聖經碩士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考古系博士生
▪︎希華文化交流中心董事
▪︎2022年3月與丈夫黎富文牧師從生活了廿五年的以色列移居塞浦路斯 (聖經時代的居比路);夫婦均開始擔任「國宣跨文化訓練講師」

【聽亞雪講以色列】馬太福音22:1-14,有關娶親的筵席比喻,是什麼意思?被邀請的人,為什麼要淩辱僕人,甚至殺死僕人?而不來筵席,就要發兵燒毀他們的城是什麼意思?

馬太福音22:1-14,有關娶親的筵席比喻,是什麼意思?被邀請的人,為什麼要淩辱僕人,甚至殺死僕人?而不來筵席,就要發兵燒毀他們的城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