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說以色列】三個死結和二個不爭的事實
187 Views

作者:黄雪卿老師

 

有人邀請我寫以巴為題的文章,起初是沒有動力寫,因為以前曾寫過,但發覺於事無補,這可能是人有鋤強扶弱的心態,改不了他們的想法,不然就是被人質疑:「你知道多少?」「你了解兩邊人民的困境嗎?」這也是事實,這兩個民族的恩怨情仇,我們外人又知道多少呢?正如有一位在以色列的長老,被國際一間電視台訪問,他的回答妙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兩兄弟的恩怨,我們外人最好不要插手他們的家事。」

可能有人不知道,阿拉伯人是以實瑪利的後代,猶太人是以撒的後代,他們同是亞伯拉罕的兒子。我聽過一位阿拉伯人稱自己是以實瑪利的後裔,可不是我說啊!有一次去土耳其旅遊,遇到當地人行割禮,原來他們是13歲行割禮,因為創世記17章25-26節「他兒子以實瑪利受割禮的時候年十三歲。正當那日,亞伯拉罕和他兒子以實瑪利一同受了割禮。」

今天(2022年4月19日)看新聞,以色列空襲迦薩,報復哈瑪斯向南部發射火箭,這跟去年一模一樣,歷史又在重演,去年聖殿山在齋戒月發生衝突,當時再加上謝赫賈拉區的問題,才引起衝突。令我更不想寫這文章,因為以巴問題本是一個死結,多少任美國總統,多少任以色列總理,連巴勒斯坦最有影響力的亞拉法也逝世,仍然未能解開這死結,這個結必須留待這兩個民族都認可的「彌賽亞」才可以解決。然而按著聖經的啟示,彌賽亞在二千年前已經降臨,就是我們所相信,所尊崇的主耶穌基督(救世主)。若果以巴問題真的解決,這也是進入末世的時候了。

以巴問題有三個死結:

1. 難民問題

約旦的巴勒斯坦難民是因為獨立戰爭而產生的,當年,阿拉伯盟軍呼籲住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要往約旦避難,待戰爭結束才回去,但結果是他們從此回不去了,而仍然留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就成為東耶路撒冷的居民,時間一晃,已經七十多年,在約旦的阿拉伯人為何仍然是難民?因為他們被人當作政治棋子利用,用以控告以色列,現在那裡是仇恨醞釀的地方,是恐怖分子的集中地。

2. 領土問題

聯合國在1947年11月29日討論分治方案,阿拉伯國家全部反對這方案,但當時以三分之二的大比數通過這方案,在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一方宣佈立國,隨即引起阿拉伯聯盟攻打以色列,剛剛立國的以色列,卻神蹟般打贏這場獨立戰爭,經過數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的分地一點一點失去,現在兩方回到和平進程談判的桌上,巴勒斯坦要求回到1947年分界,有這可能嗎?

3. 耶路撒冷歸屬問題

另一個死結,耶路撒冷是伊斯蘭教第三聖地,但她同時是猶太人第一聖地,所以,她應該歸屬於誰呢?

我們也要認清兩個不爭的事實:

1.以今天以色列的國防實力,巴勒斯坦人實在是以卵擊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你是聰明人,也知道後果如何!聖經路加福音14章31-32節,主耶穌說:「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

2.以色列認為哈瑪斯,聖戰組織是恐怖份子,是無法跟他們談判,因爲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將以色列人全部趕到地中海去。

跟著以下數期,我不想評價什麽,我只是想從歷史中一些事件,為何演變今天如此局面,在聖經中的預言,將會如何走向,與大家一一訴說。

此文曾刋於《真理報》(美東版) 2022年7月。
https://nystm.org/nytm0722-10/

【雪說以色列】這樣的民族與政府

【雪說以色列】這樣的民族與政府

有人這樣說:「如果沒有大屠殺,以色列就不會立國,對嗎?」但我的老師不贊成這說法,他說大屠殺只是加速以色列立國而已,我也認同這點。早在大屠殺,已經有錫安主義運動,所以,以色列立國是遲早的事。錫安主義本身是復國主義,是十九世紀末赫茨爾(Theodor Herzl)所推行的運動,因為當時正值反猶情緒高漲的年代,猶太人受人歧視, 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國家。

【聽亞雪講以色列】逾越節、除酵節、初熟節的次序,和神救贖計劃的關係(粤語附中文字幕)

正月14日星期四是宰羊羔的日子,也是主耶穌釘十架的時候,晚上他們吃逾越節晚餐,猶太人稱為Seder,當時主耶穌已經埋葬了,第二天15日星期五為除酵節第一天,是節期安息日,也星期五的安息日,16日星期六為初熟節,之後星期日是「安息日次日」,是獻搖祭的日子,也是主耶穌復活的日子。

【聽亞雪講以色列】除酵節怎會在逾越節晚餐之前呢?(粤語附中文字幕)

馬太福音26:17、馬可福音14:12、路加福音22:7
三卷福音書都記載除酵節在逾越節晚餐之前,怎麽可能?
逾越節晚餐的晚上是安息日,為何他們可以捉耶穌呢?
主耶穌是提前吃逾越節晚餐嗎?
(#62的視頻有解釋甚麽是安息日和節期安息日,什麽是預備日,古代的以色列人在過節期間, 住在那裡?)

【雪說以色列】基布茲 Kibbutz

【雪說以色列】基布茲 Kibbutz

驟看「基布茲」這個名詞,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台灣翻譯為「集體農場」或「集產農場」,而中國把它翻譯為「人民公社」,正是將它的意思翻出來了,「基布茲」所有成員,是以共產思想來生活,沒有私人財產。

【雪說以色列】之五個 回歸潮 (Aliyah)

【雪說以色列】之五個 回歸潮 (Aliyah)

希伯來字Aliyah,意思是「上行」的意思,猶太成年男子一年有三次會上耶路撒冷過節,稱為「上行」,而詩篇120-134,總共15篇,也稱為「上行之詩」,因為在過節時,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或登上聖殿階梯時,都會誦讀這些詩篇,今天卻指猶太人回歸以色列,稱為Aliyah,用現代術語即是「移民」。

【雪說以色列】聖殿被毀後,猶太人何去何從?

【雪說以色列】聖殿被毀後,猶太人何去何從?

在公元70年聖殿被毀後,很多人以為猶太人從此在以色列消失。事實上,猶太人往哪裡去呢?當年,屬於奮銳黨(Zealots)的九百六十名猶太人避走馬撒大,最後他們寧死不屈服於羅馬政權而集體自殺,這場革命在公元73年告終。如果你有機會遊覽死海的馬撒大 (Masada) 時,導遊會詳細告訴你們當年的戰況。

【雪說以色列】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

【雪說以色列】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

講這個題目之前,我們先解釋一下猶太人與以色列人的分別,當年亞伯拉罕離開家鄉吾珥,轉輾來到迦南定居,當時的迦南人稱他們為「希伯來人」,原文意思是轉移,遷移,經過的意思,因為他們是從兩河流域遷移過來的。後來,雅各一家因為饑荒而遷到埃及,漸漸人口多起來,於是他們被稱為「以色列人」,因為雅各另一個名字叫以色列。(創32:28)

黃雪卿老師

作者

黃雪卿老師

希華文化交流中心董事,生於香港,1996年隨夫(黎富文) 前往以色列進修,及華人教會協助事奉,育有一子以樂,希望整合和傳承在這裡生活經驗,將聖經更真實的一面,帶回基督徒世界,豐富你們對聖經的明白。

司徒永富博士

作者

司徒永富博士

司徒博士是一個熱心的基督徒,自覺應在職場活出使命人生,因此無論商業世界 競爭有多大、工作有多忙,他仍然堅持修讀神學課程,探索人生道理,並把信仰 理念融入企業管理中。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總監及講師
香港婚姻及兒童啓導中心主席
那打素全人健康持續進修學院委員
Healing Joy Association 創辦人及顧問
香港短宣中心董事會副主席及總幹事助理(義務)
國際短宣使團國際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