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雪卿老師
「巴勒斯坦」源於羅馬帝國的時候,當時哈得良平定猶太人第三次革命,[1]為了使猶太人忘記以色列,他廢除猶太行省,將以色列改名為巴勒斯坦,這名稱源於《舊約》的「非利士」,事實上,當時早已沒有非利士人了,只是引用名稱而已。
由以色列亡國(公元前586)到立國(公元1948年),中間經歷了三次猶太人革命,當巴比倫滅了南國,以色列基本上完全亡國,但先知們告訴以色列人,不要絕望,總有一天,他們可以回歸到以色列地,所以,猶大人一直有一個盼望,就是回歸到以色列,在逾越節晚餐後,他們都會相互說:「明年耶路撒冷見」可以証明這是猶太人的盼望。話雖如此,但是他們在寄居地,安居樂業,沒有宗教逼迫,他們不會想到回歸到以色列。過去幾十年,由於歐洲各國,阿拉伯人移居越來越多,反猶主義也日益高漲,經常受到迫害,所以,回歸以色列也增多,在立國初期,有出埃號的拯救行動,將在埃塞俄比亞受迫害的猶太人帶回以色列,以及最近俄烏戰爭,以色列也有專機將當地的猶太人接回以色列,立國後至今,回歸的猶太人,很多都是在自己寄居的地方,生活艱難,受迫逼或者經濟金融危機,他們才考慮回歸以色列,當然也有人是因為自己是猶太人,按神的心意回歸以色列。
猶太人真正起革命只有三次,一般來說,猶太人都在管治下順服地生活,除非當權者的宗教政策與信仰有抵觸,例如強迫他們到廟宇拜祭,他們便會激烈反抗,在波斯時期,他們都順服在波斯王朝底下,沒有意圖要獨立,在尼希米記記載,[2]他們都是被敵人誣告他們意圖起革命。
猶太人的第一次革命發生在公元前167至160年。當時,猶太人被希臘帝國分裂出來的西流古王朝管治,他們被強迫在神廟內拜祭偶像,馬加比家族於是領導群眾反抗。馬加比革命(Maccabean Revolt)成功以遊擊戰奪回耶路撒冷和聖殿,使猶太地區免於希臘化,[3]並取得了相對的獨立,後來,這個家族王朝發生多次內部鬥爭,國力不斷削弱;加上要抗衡強大的羅馬帝國,最終在公元前63年羅馬將軍龐貝攻佔耶路撒冷,公元前37年,大希律成為羅馬帝國在以色列的分封王,哈斯摩尼王朝正式劃上句號。
第二次革命發生在公元66至73年,最初是因為稅收的問題而引起衝突,後來演變成革命。在公元七十年,聖殿被燒毀,因為聖殿的黃金鎔鍊在石頭上,所以羅馬軍兵索性將聖殿的石頭搬走以獲取黃金,沒有留下任何一塊石頭,情況就如耶穌所說的:「將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馬太福音》二十四2下)。這次革命被稱為「大革命」(Great Revolt),但沒有成功,參與革命的奮銳黨員逃到猶太曠野接近死海的馬撒大,及至公元73年馬撒大淪陷,革命正式告終。
第三次革命,就是巴爾科赫巴革命(Bar Kokhba Revolt)公元132-135年之間發生,當時因為哈德良將耶路撒冷改名為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 Capitolina”,將耶路撒冷變成一個希臘城巿,並在聖殿位置建立朱比特(Jupiter)神廟,所以,導致革命爆發,期間,猶太人在猶太行省的部分地區建立了以色列國,可惜只維持了兩年,便被羅馬皇帝哈德良平定。自此以後,哈德良廢除猶太行省,將以色列改名為巴勒斯坦,並與敘利亞行省合併,成立新的敘利亞巴勒斯坦行政省(Syria Palaestina)。
哈德良這樣做,目的是懲罰猶太人,叫他們忘記以色列,不要再試圖革命,所以,當年稱為巴勒斯坦,這名稱跟阿拉伯人完全扯不上關係。雖然改了名字,不代表猶太人在以色列(即巴勒斯坦地)消失,根據考古發現,在北面加利利一帶,找到不少會堂的考古遺址,[4]因為革命後,猶太人遷移至加利利一帶,而米示拿和他勒目這兩部猶太人經典都是這段時期形成,在當時伊斯蘭教還未興起。[5]
[1] 一次革命是在希臘時期,兩次革命是在羅馬帝國時期.
[2] 尼希米記6:6-7信上寫著說:「外邦人中有風聲,迦施慕也說,你和猶大人謀反,修造城牆,你要作他們的王;你又派先知在耶路撒冷指著你宣講,說在猶大有王。現在這話必傳與王知;所以請你來,與我們彼此商議。
[3] 馬加比王朝又稱「哈斯摩尼王朝」。
[4] 在加利利一帶發現的會堂,通常可以推到公元2-5世紀。
[5] 伊斯蘭教的創立約公元7世紀。
此文曾刋於《真理報》(美東版) 2022年8月。
https://nystm.org/nytm0822-10/
【行在美地】親歷哈以戰爭(華粤雙語配音)

這一天也是以色列從9月16日猶太新年就開始的漫長假期的最後一天,明天就要開始上班或上學了。本應該是一個美好的、得享安息和預備歡慶的早晨。就是這個早晨,人們不是在陽光下醒來,而是在刺耳的連續的警報聲中驚醒!
【聽亞雪講以色列】罪如何進入世界—來看以哈問題(粤語附中文字幕)
罪如何進入世界---來看以哈問題 (創世記 2:17, 3:7-13)為何今天世界弄到如此地步?真的邪不能勝正嗎?
【聽亞雪講以色列】今日的以色列是聖經的以色列?(粤語附中文字幕)
今日的以色列是聖經的以色列?
【聽亞雪講以色列】恐佈份子受保護?人道主義?什麽道理?(粤語附中文字幕)
恐佈份子受保護?人道主義?什麽道理?
【聽亞雪講以色列】七分講解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粤語附中文字幕)
七分講解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聽亞雪講以色列】以哈戰爭,誰是誰非?(粤語附中文字幕)
聽亞雪講以色列:以哈戰爭,誰是誰非?
【雪說以色列】這樣的民族與政府

有人這樣說:「如果沒有大屠殺,以色列就不會立國,對嗎?」但我的老師不贊成這說法,他說大屠殺只是加速以色列立國而已,我也認同這點。早在大屠殺,已經有錫安主義運動,所以,以色列立國是遲早的事。錫安主義本身是復國主義,是十九世紀末赫茨爾(Theodor Herzl)所推行的運動,因為當時正值反猶情緒高漲的年代,猶太人受人歧視, 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國家。
【雪說以色列】中東戰爭(華粤雙語配音)

1948年以色列立國委員會在5月12日開會討論應否宣佈立國。有人認為宣佈立國必然引起戰爭,而且是大規模的戰爭;但也有人說若錯失這個時機,便再沒有機會立國了。最後他們以六比四投票贊成立國。
【聽亞雪講以色列】逾越節、除酵節、初熟節的次序,和神救贖計劃的關係(粤語附中文字幕)
正月14日星期四是宰羊羔的日子,也是主耶穌釘十架的時候,晚上他們吃逾越節晚餐,猶太人稱為Seder,當時主耶穌已經埋葬了,第二天15日星期五為除酵節第一天,是節期安息日,也星期五的安息日,16日星期六為初熟節,之後星期日是「安息日次日」,是獻搖祭的日子,也是主耶穌復活的日子。
【聽亞雪講以色列】除酵節怎會在逾越節晚餐之前呢?(粤語附中文字幕)
馬太福音26:17、馬可福音14:12、路加福音22:7
三卷福音書都記載除酵節在逾越節晚餐之前,怎麽可能?
逾越節晚餐的晚上是安息日,為何他們可以捉耶穌呢?
主耶穌是提前吃逾越節晚餐嗎?
(#62的視頻有解釋甚麽是安息日和節期安息日,什麽是預備日,古代的以色列人在過節期間, 住在那裡?)
【聽亞雪講以色列】安息日與節期安息日分別?預備日又是什麼日子呢?猶太人有接待客旅的文化(粤語附中文字幕)
安息日與節期安息日有什麽分別?沒有分別
預備日又是什麼日子呢?為安息日作準備的日子
猶太人有接待客旅的文化
【雪說以色列】分治方案

當年以色列稱為巴勒斯坦,這名稱跟阿拉伯人完全扯不上關係,在公元後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平定猶太人革命——巴爾科赫巴革命(Bar Kokhba Revolt),那是猶太人與羅馬帝國最後一次的戰爭。
【雪說以色列】基布茲 Kibbutz

驟看「基布茲」這個名詞,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台灣翻譯為「集體農場」或「集產農場」,而中國把它翻譯為「人民公社」,正是將它的意思翻出來了,「基布茲」所有成員,是以共產思想來生活,沒有私人財產。
【雪說以色列】之五個 回歸潮 (Aliyah)

希伯來字Aliyah,意思是「上行」的意思,猶太成年男子一年有三次會上耶路撒冷過節,稱為「上行」,而詩篇120-134,總共15篇,也稱為「上行之詩」,因為在過節時,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或登上聖殿階梯時,都會誦讀這些詩篇,今天卻指猶太人回歸以色列,稱為Aliyah,用現代術語即是「移民」。
【雪說以色列】聖殿被毀後,猶太人何去何從?

在公元70年聖殿被毀後,很多人以為猶太人從此在以色列消失。事實上,猶太人往哪裡去呢?當年,屬於奮銳黨(Zealots)的九百六十名猶太人避走馬撒大,最後他們寧死不屈服於羅馬政權而集體自殺,這場革命在公元73年告終。如果你有機會遊覽死海的馬撒大 (Masada) 時,導遊會詳細告訴你們當年的戰況。
【雪說以色列】反猶主義的由來

筆者在以色列讀碩士期間,跟同系的同學聊天時,他很無奈地說:「全世界的人都恨我們。」我當時覺得很奇怪,為什麽全世界的人都恨猶太人呢?我安慰他說:「我不恨你們,還愛你們呢!」
【雪說以色列】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

講這個題目之前,我們先解釋一下猶太人與以色列人的分別,當年亞伯拉罕離開家鄉吾珥,轉輾來到迦南定居,當時的迦南人稱他們為「希伯來人」,原文意思是轉移,遷移,經過的意思,因為他們是從兩河流域遷移過來的。後來,雅各一家因為饑荒而遷到埃及,漸漸人口多起來,於是他們被稱為「以色列人」,因為雅各另一個名字叫以色列。(創32:28)
【聽亞雪講以色列】聖經中的「聖會」是什麽意思?猶太人是否每個安息日,一定要去會堂聚會?不去是否違反律法呢?(粤語附中文字幕)
關於口傳律法, 詳情可以溜覽以下網站: https://www.chabad.org/library/articl...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總監及講師
香港婚姻及兒童啓導中心主席
那打素全人健康持續進修學院委員
Healing Joy Association 創辦人及顧問
香港短宣中心董事會副主席及總幹事助理(義務)
國際短宣使團國際董事
陳志賢、陳梁頌玲醫生伉儷
作者
陳志賢醫生,1983年信主,1985年受洗,曾任青年團契導師及教會執事,多年來均為香港短宣中心及牧職神學院校醫;陳梁頌玲女士,1985年信主,1988年受洗,曾任團契導師、兒童主日學校長及教會執事。2022年7月定居加拿大,開始擔任「國宣訓練講師」。
滕張佳音博士
國宣創辦人
滕張佳音博士為香港基督徒短期宣教訓練中心首任總幹事(1988-1996),並於1991年創立國際短宣使團並兼任義務總幹事達15年(1991-2006)等。無論在宣教佈道訓練、佈道宣講、在世界各地推動長宣短宣,及致力神學教育、護教辨靈等,她均不遺餘力。
李志成傳道 / 博士、李黃嬋英師母
○2023年夫婦同心受邀到紐約短宣中心 NYSTM 服侍,全面投身福音訓練及遍傳事工。李傳道任中心拓展部主任,李師母作義務同工
○上任後分別負責撰寫《真理報》每月專欄「叱吒風雲」(以大自然見證創造奇工) 及「小趣奇遇」(以個人及家庭信仰經歷見證真神)
田森傑牧師/博士
作者
■ 現任:
▪︎美國加州羅省聖經宣道會主任牧師
▪︎國際短宣使團國際董事及洛杉磯區代表
▪︎基督教活現事工董事
▪︎美國培靈神學院講師
▪︎國際醫藥大學武術客座教授
▪︎全美高校太極聯盟有養太極主任
▪︎美國南加州與全美中醫師針灸執照
司徒永富博士
作者
司徒博士是一個熱心的基督徒,自覺應在職場活出使命人生,因此無論商業世界 競爭有多大、工作有多忙,他仍然堅持修讀神學課程,探索人生道理,並把信仰 理念融入企業管理中。
黃雪卿老師
作者
希華文化交流中心董事,生於香港,1996年隨夫(黎富文) 前往以色列進修,及華人教會協助事奉,育有一子以樂,希望整合和傳承在這裡生活經驗,將聖經更真實的一面,帶回基督徒世界,豐富你們對聖經的明白。
鄺偉志、鄺黃麗明牧師伉儷
作者
● 鄺偉志牧師
現任澳洲基督教播道會靈福堂粵語事工牧師;現任義務崗位:悉尼短宣中心義務佈道訓練講師、澳洲粵語校園事工義務顧問牧師、國宣佈道訓練講師
● 鄺黄麗明傳道
現任 Fairlea Aged Care (Harris Park & Rosehill, Sydney) 院牧;義務崗位:悉尼短宣中心義務佈道訓練講師、國宣佈道訓練講師
鄭媛元博士
作者
■ 信仰:
o 2005 年於北美浸信會溫哥華信友堂受洗歸主
o 曾任教會出版事工同工,教會堂刊編輯,信友之家組長,區導師
o 2014 年回國,在教會中建立並帶領小組;FAR 海歸事工;校園事工;個人關懷輔導
o 2018 年蒙召,奉獻作宣教士
洪順強牧師
●裝備及事奉
1981年--1985年 於海外神學院接受四年全時間神學訓練
1985年--1992年 在順寧道平安福音堂任傳道、後被按立為長老
1992年--2019年 任溫哥華短宣中心總幹事共27年,培訓基督徒廣傳福音
2006年至今 被推選為國際短宣使團 (義務) 總幹事,經常到各地講道及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