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說以色列】錫安主義
275 Views

作者:黄雪卿老師

 

反猶主義早在第一世紀基督教教父時期已經存在,有一些教父倡導主耶穌之死,猶太人有不可推卻的責任。當時猶太人分佈歐洲各地,都感到反猶主義的氛圍,他們經過幾個世紀的種族排擠和歧視,形成兩個階層的猶太人,一批是聰明有學識之士,是當時貴族的代理人,屬於上流社會的富人,另一批人,因著固有的信仰規條,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活在自我封閉的社區。

到18世紀末,在德國柏林發起「哈斯卡拉」(Haskalah השׂכּלה)  的啟蒙運動,發起者主要是一班猶太商人與及有學識的猶太人,他們目的是讓當時生活在定居點/貧民窟 (Ghetto)的猶太人,開擴他們對社會的視野,增加他們學識,可以將他們帶入歐洲主流文化裡,這意味著在學校課程中增加世俗科目、採用當地語言代替意第緒語 (Yiddish)、放棄只有黑白色的傳統服裝、改革猶太教一直以來固有的傳統和規條、從事新興的職業,以增加他們就業機會。後來運動傳播至東歐。詳情可以瀏覽以下網站: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Haskala

但「哈斯卡拉」的啟蒙運動,並不能改善人們對猶太人的歧視,及至19世紀後期,新一輪反猶浪潮,導致錫安運動的出現,錫安運動實質是民族復國主義運動。以下是由錫安主義到以色列立國的過程:

  • 在18世紀已有拉比們倡導猶太人要回歸以色列,重建家園,拉比們重點是在聖經的教導,遵照神的應許,旨在復興猶太教,沒有政治意味,但當反猶氛圍高漲時,就會加強這方面的教導。
  • 在18世紀末,德國柏林發起「哈斯卡拉」(Haskalah השׂכּלה) 的啟蒙運動。
  • 俄國的猶太人醫生利奧·平斯克 (Leon Pinsker—1821-1891年) 是錫安主義先軀,他早期認為:如果猶太人獲得平等的權利,問題就能得到解決,認同「哈斯卡拉」啟蒙運動可以解決猶太人根本問題,但是反猶主義一直高漲,直到1881年,他推翻自己的信念,成立錫安主義者機構—錫安愛國者 (Hibbat Zion—Lovers of Zion),1884年在德國城市卡托維茲 (Katowice,現今在波蘭境內)召開「錫安主義」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ibbat Zion)。
  • 以色列國父希歐多爾·赫茨爾(Theodore Herzl—1860-1904年)在1897年8月在瑞士巴塞爾(Basel)召開了第一次「世界錫安主義」大會,可以說是利奧醫生「錫安主義」的延伸,同時成立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World Zionist Organization,WZO),又稱「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這組織主要呼籲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歸以色列 (當時稱為巴勒斯坦),赫茨爾當選為WZO的最高負責人 (President),總部設在維也納。
  • 曾任WZO兩任最高負責人魏茨曼 (Chaim Weizmann,兩次任期:1921-1931、1935-1946),後來成為了以色列第一任總統,他曾遊說英國政府支持猶太復國運動,而當時的英國首相是猶太裔的本傑明·迪斯雷利 (Benjamin Disraeli),最終英國內閣在1917年通過《貝爾福宣言》 (Balfour Declaration),支持猶太人復國。
  • 在猶太復國主義者的不斷遊說下,美國國會在1922年通過了《河魚決議》(Lodge-Fish resolution),明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國家。
  • 二戰時德國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世界的主流都同情猶太人,以色列復國已經是大勢所趨。
  • 在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分治方案(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
  • 於1948年5月14日宣佈正式成立以色列國。

以色列國父希歐多爾·赫茨爾是奧匈帝國的一名猶太裔記者,他本身是法律系出身,當時正是反猶主義高漲的時期,在1896年出版的《猶太國》(德文: Der Judenstaat,英文The Jewish State),他認為歐洲的「猶太人問題」不是社會問題或宗教問題,而是民族問題,解決方法是建立屬於猶太人的自治國家。赫茨爾當時為一家奧匈帝國的報紙報導猶太軍官德雷福斯事件 (Dreyfus affair-1894),因為德雷福斯遭人寃枉為德國作間諜,被誤判「叛國罪」,宣判後,在巴黎有大規模遊行,高喊「猶太人該死」,這令到他意識到猶太人必須有自己的國家。從此積極地進行錫安主義的宣傳。在1902年還出版另一本書《新故土》(德文: Altneuland;英文:The Old New Land; 希伯來文: תל אביב)這希伯來書名,後來成為以色列其中一個城巿的名字:特拉維夫 (Tel Aviv 春之丘)。

猶太人與中國人有著極似的背景和遭遇,兩個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猶太人遭遇反猶主義,中國人在外地有排華的遭遇,猶太人有六百萬的大屠殺,中國人有南京大屠殺,但比較兩者,中國人遠不及猶太人的遭遇悲慘,橫看今天,以色列立國以後,從一個弱小國家,成為一個可以捍衛自己家園的強國,不怕別國侵略,個中的原因是他們對神的信念,縱然有些猶太人認為是依賴他們的努力,但我們不難看出,當中確實有神的手保護著以色列,因為以色列立國是出於神對猶太人的應許。反觀我們對神的信心有多少?少少的挫敗,就埋怨神,動不動就放棄信仰,弟兄姊妹,神是信實的,不論遇到什麽困難,願我們持守我們的信仰,直到主再來!


 

此文曾刋於《真理報》(美東版) 2023年2月。
https://nystm.org/nytm0223-10/

黃雪卿老師

黃雪卿老師

作者/講者

▪︎貝爾謝巴便古利安大學考古聖經近東研究系聖經碩士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考古系博士生
▪︎希華文化交流中心董事
▪︎2022年3月與丈夫黎富文牧師從生活了廿五年的以色列移居塞浦路斯 (聖經時代的居比路);夫婦均開始擔任「國宣跨文化訓練講師」

【聽亞雪講以色列】馬太福音22:1-14,有關娶親的筵席比喻,是什麼意思?被邀請的人,為什麼要淩辱僕人,甚至殺死僕人?而不來筵席,就要發兵燒毀他們的城是什麼意思?

馬太福音22:1-14,有關娶親的筵席比喻,是什麼意思?被邀請的人,為什麼要淩辱僕人,甚至殺死僕人?而不來筵席,就要發兵燒毀他們的城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