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由大溫教牧同工團契(VCCSTM ) 和溫哥華短宣中心聯合舉辦的「教牧同工佈道研討日」﹐由滕張佳音博士擔任主講人﹐地點在位於列治文的平安福音堂﹐共有各教會及福音機構同工 40 餘人出席。
滕張佳音博士用了近兩個小時分享主題:「現今福音事工的進路與承傳」﹐接著有大溫哥華聖道堂的徐久明牧師作回應﹐簡略介紹了溫聖堂道每年都在推動的多項福音事工﹐下午的時段中有溫哥華短宣中代總幹事羅懿信牧師簡要介紹了短宣中心的福傳訓練事工以及近期與大溫地區眾教會合作舉辦的 RSM(Rise and Shine Movement)運動﹐包括嘉年華聚會、7.1國慶遊行、列治文夏日夜市及商場、街坊傳福音等活動。然後由滕張佳音博士回答了許多與會者在現場提出的問題。
滕張佳音博士在演講中指出﹐福音真理是千古不變的﹐但是身處特定時空環境下的福音使者們卻必須思考但如何使福音真理適切時代(relevant)﹐而不是讓人感到 “堅離地” (out of context)。所以必須下功夫探索當代福音進路(contemporary approach)、福音接觸點 (contact point )﹐才能夠真正使耶穌基督的福音深入人心。她以近期在香港剛剛發生的反「送中」遊行中基督徒和一些教牧同工的作為舉例﹐認為教會在紛亂中找到並發揮「和平之子」的角色﹐真正帶出了被稱為「和平君王」的主耶穌所傳真道的一個核心價值。
簡略回顧「短宣運動」信徒佈道事工的創立:
「感謝 神的恩領,讓本人有機會從 1984-88 年在堂會蘊釀開辦兩年全時間短宣訓練課程時開始參與﹐至 1988-96 年在跨宗派的香港短宣中心任總幹事﹐自 1996 年迄今作中心董事,一直親眼目睹『短宣運動』的成長。」
單單在香港,竟有 290 多間教會曾先後差派學員到中心接受半年至兩年全時間訓練(包括:職青、基青);又有 600 多間教會的學員來接受各類部份時間的訓練(包括:銳青、少青、駿青、尊青、晚青、倩青、長青、常青等)。在奉獻方面,有 800 多間教會曾奉獻支持中心各項聖工。在畢業生出路方面,有許多位短宣校友受聘於教會及福音機構中事奉;也有不少畢業生受訓後清楚蒙召、正接受/已接受神學訓練,成了神學生/傳道人/宣教士,終身事奉。
在香港、東南亞、北美各地的短宣中心和短宣團隊的長期耕耘之下﹐「本地短宣」身份漸被認同並接受,實在奇妙!
起初人人都問:短宣有哪套「佈道法」?別人有《福音橋》、《四律》、《三福》﹐你們有甚麼?我們總回答:我們也有《救世福音》、《美滿人生》、《珍貴福音》等等福音工具,但最重要的不是「佈道法」,而是「佈道人」!
在半年至兩年全時間的「佈道人」生命塑造中,每早集體靈修、上課溫習、午後出隊、遍傳/家訪、團隊配搭、彼此順服、禱告爭戰、見證/佈道、週末協助教會佈道事工等,均從群體生活中互建基督精兵的心志及紀律。無論畢業後隻身到哪裡、有否任何工具,都可以隨走隨傳、無忘使命。本人觀察,大部份短宣校友畢業多年,這種佈道精神在其生命中仍然活潑,感謝主的保守!
「短宣運動」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份﹐就是「職場宣教」與「信徒宣教」﹐經過 20 多年的推動已得到廣泛地重視和認同。20 多年前,除了專職「宣教士」外,甚少聽到有「帶職/雙職宣教士」﹐更不會有「信徒宣教士」這回事。對大部份基督徒來說,「宣教士」是遙不可及的。隨著全球化及城市化的大趨勢,「職場宣教」成了城市宣教的重要策略;亦隨著越來越少國家批出「宣教士」簽證,動員信徒、人人宣教、從本地到外地、「帶職/雙職宣教」成了宣教動員的生力軍。
她總結說:「短宣運動」本質是一個「信徒宣教運動」,20 多年來已有眾多短宣校友,帶著使命、重投社會,在各行業中見證基督,甚至在職場上建立公司小組、領人歸主。
分享自己與福音的故事
滕張佳音博士師母一生傳奇,經歷豐富。「上帝在我身上,實在有很多的大扭轉。」她原本是一名異教徒,七十年代到美國留學,後來捲入了 「新紀元運動」熱潮中,醉心於東方神祕主義,及後更沉迷於印度教瑜伽打坐的境界裡。後來因接近靈界而心裡恐懼,毫無平安,最後於 1977 年歸信基督,並讀神學﹐裝備自己,事主事人。
除了個人信仰經歷上的大扭轉外,滕師母信主後一生專心事主,曾任海外神學院講師,又曾為沙田平安福音堂作開荒工作﹐及後於 1988 年出任香港短宣中心總幹事一職。「回歸是一個歷史的契機,把我的神學教育工作轉向佈道宣教。」
直到現在﹐滕張佳音博士身上仍掛著不少聖職名銜,然而大都是以非受薪的義工或顧問形式去事奉。「2006 年我退下了一些第一線的角色,希望能減少些行政工作,如院長、總幹事等,因這些角色都要負責人事管理,籌募經費等,現在我反而希望專注宣教及研究的工作。」
在滕師母的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就是她在 1997 年與滕近輝牧師結為夫婦,而在這段婚姻中,她深深體會到神為她安排這段奇妙的婚姻,實在是有著神的美意。
滕師母與滕近輝牧師
「我以往一個人住,只顧專心一意的去事奉,沒理會自己的日常生活及飲食作息等;但在婚後卻有很大發現:原來滕牧師是個很有規律的人,按時起床飲食,即使不餓也會進食,夠鐘便睡覺;而我則是浪漫式,肚餓才吃,疲倦才睡,因此我在他身上有很好的學習。」
除了個人的生活上,滕師母在行政管理上也從滕牧師身上學習了不少。「我過往要求較高,同工對我又怕又愛,有時見到同工處事較慢,我會做埋他那份。但滕牧師則對同工鼓勵有加,很懂得欣賞及肯定同工,又能放手把事工交給後輩處理。」
她說上一輩的領袖層大都是待老了或退休才交棒,但滕牧師則定下六十至六十五歲必要退下,以讓領袖層年輕化,「我也學習到,很樂意交棒,自己也有多點空間做想做的事情。」(摘錄自《時代論壇》報導﹐甄敏宜 / 2010 年 11 月 20 日)
忠心佈道﹐辛勤耕耘
滕張佳音博士對於傳揚主耶穌的福音真理有很重的負擔和火熱的使命感。1977 年﹐當她還在海外神學院受訓期間﹐便被推選當了兩年的佈道團長。當時她和同學們一般是採用「四律」個人佈道法( personal evangelism)﹐在每週出隊﹐策略是先推動神學院附近地區學校放學時的街頭佈道﹐常會用挑戰式佈道法(confrontational evangelism)﹐又有推動神學生彼此向家人作福音性家訪(home visitation)、關係佈道法(relational evangelism)﹐也有把神學生分隊﹐用聚會佈道法( mass evangelism)﹐配合教會安排佈道宣講(事前出隊、會後陪談)﹐亦有回應當時香港越南難民湧入﹐常到啟德難民營藉由福音電影、 用布偶默劇、 圖畫 等﹐進行跨文化佈道( cross-cultural refugees evangelism)。讀神學院四年期間﹐從一年級第二季開始便在教會由零開荒﹐發展第一個學生團契﹐經歷驅逐神打學生身上的邪靈﹐進而福音爆炸﹐師生多人歸主﹐到畢業時已發展至 11 個團契。1981-83 年畢業後﹐她有有兩年牧會+教授神學﹐兼作生活指導﹐……兩年後健康出了問題。
1984 年她請辭了牧會的工作﹐開始推動聯堂的佈道訓練及福音遍傳運動。1986 年在聯堂成立「短宣訓練課程」﹐那是為期兩年的全時間信徒佈道訓練課程﹐各教會以本地宣教士的身份差遣支持學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由零拓荒建立一間堂會(買了沙田一戲院作堂址、差出不少宣教士)﹐1988 年成立跨宗派的「香港短宣訓練中心」﹐因為有來自福音堂、宣道會、禮賢會等不同宗派教會的學員申請參加。
除了訓練基督徒成為福音精兵之外﹐她也大力推動信徒宣教運動( layman mission movement vs. clergy mission movement)。因為她堅信每一位基督徒不但是耶穌的「信徒」﹐也是「門徒」﹐主耶穌「大使命」的承擔者 ﹐因為「大使命」絕不傼傼是牧者的專責!
如上文已經提出﹐她又開展了「天國帶職宣教團」(天職團) ﹐在各行各業推動成立公司小組﹐不再多言。她還開辦普通話佈道領袖文憑課程「 宣教的中國」﹐由 2012 年至今,已經有數百位來自內地不同區域、不同教會的教牧同工參加﹐為內地的福傳事工培訓生力軍。
她所講的內容和後來的答問都很精彩﹐對與會都大有啟發﹐獲益良多!
最後﹐她用一節聖經勉勵與會者:
主耶穌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9:4) 作為主耶穌基督的門徒﹐天國的子民﹐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應立志成為福音戰場上的精兵﹐福音真理的衛士﹐以完成福音遍傳到地極和萬族萬民為己任﹐趁著一息尚存的年日﹐努力佈道﹐以豐碩的成果迎接主耶穌再來!
主題:現今福音事工的進路與承傳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撰文:楊愛程博士《真理報》(加西版) 前總編輯
日期:2019年6月28日
性質:教牧同工佈道研討日
合辦:大溫教牧同工團契、溫哥華短宣中心 (VCCSTM)
地點:列治文的平安福音堂
相關資料:
芝加哥短宣中心《短宣芝聲 (創刋號) 季刋》2020年5-6月。
https://www.stmchicago.org/wp-content/uploads/2020/04/短宣芝聲-創刊號.pdf?6bfec1
《路得記》的靈訓——以恩慈相待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講題 :《路得記》的靈訓----以恩慈相待
經文 : (路得記一16 和合本)
性質:培靈性主日
語言:粤語譯國語
長度:50mins
日期:2023年11月12日
地點:宣道會基導堂 (紐約皇后區)
靈魂牧者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主題:靈魂牧者
性質:母親節福音性主日
經文: (詩篇廿三)
日期:2023年5月14日
語言:粵語
片長:54:11 mins
地點:沙田平安福音堂
為主和福音的捨與得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主題:為主和福音的捨與得
語言:粵語
性質:短宣畢業受差典禮
日期:2023年2月5日
主辦:香港短宣中心
中國教會 (2011, 2013-2019 共八年) 有關「佈道/宣教、異端」問卷統計報告

透過《生命季刊》於2011年在香港亞洲博覽館舉行的「中國福音大會」及於2013-2019年每年在香港舉辦的「傳道人培訓會」,筆者蒙大會允准,在這八年的聚會中,派發及收集有關「佈道/宣教、異端」的11條開放性問題(雖不合量性研究規格,但較貼近與會者文化,盼增加回卷),以不記名、自願填寫方式作回應。
〈訪談國際短宣使團創辦人滕張佳音博士〉跨越動盪時代的不安全感,在本地與地極作主見證(華語)

年輕信徒如何在不同的處境下回應主?而堂會面對本地工作與跨文化宣教,是否注定只能要二選一?師母的分享令我們看到,今日世界無一處絕對安全,不如將生命交託神手中任祂差遣!在地的信徒培育、神學院中的宣教學教育,與差派宣教士前往遠方,都能參與在「讓全體教會一起回應大使命」。讓我們一齊向標竿直跑!
國宣電子資源中心(IFSTM eResource Center)的創建
的創建.jpg)
1989年主引導我參觀了美國伊利諾州惠敦學院的葛培理中心博物館 (Billy Graham Center Museum, Wheaton College, Illinois),[1]它是一個匯聚文物展覽、歷史資料、3D多媒體福音自助旅程、圖書館、紀念品店等多元組合,我從中得到啟迪,更確定了建立「短宣訓練中心」暨「佈道資源供應中心」的雙軌異象。雖然華人的佈道/宣教資源創作有限,多取材並翻譯自西方,但總是一個好的開始!
基督 vs. 佛陀(華語)
主題:基督 VS 佛陀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語言:華語
日期:2021年8月27日
主辦:溫哥華短宣中心 【福音無際愛無涯】開放講堂 系列二 福音與中國文化 第四講
瀏覽坊間時興運動、基督徒操練有何原則?+操練「八福養生功」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講題:瀏覽坊間時興運動、基督徒操練有何原則? + 操練「八福養生功」
語言:粵語
日期:2021年7月3日
主辦: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喜樂團和歡欣團合團聚會
Yes, WE Can!2017-21香港青年宣教培育研究

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Inter-cultural Studies, ICS)於2017年5月4-6日慶祝立系四十週年時,在香港舉辦了亞洲宣教會議「今日的宣教訓練──亞洲經驗」(Today’s Missionary Training: The Asia Experience),並凝聚了本港差會領袖、差傳教育工作者、宣教士、建道ICS校友、教會差傳牧者及信徒領袖等,前後共30多位形成「香港宣教人圈」,按本港需要的宣教議題,組成了三個研究小組,就是「穆斯林研究小組」、「群體策略研究小組」、「宣教培育研究小組」。
民間信仰知多少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主題:民間信仰知多少
語言:粤語
日期:2021年5月29日
主辦:九龍城浸信會耆壯部佈道大會
性質:佈道會
地點:九龍城浸信會
關心本地穆斯林:2017-2021 香港穆斯林研究

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Inter-cultural Studies, ICS)於2017年5月4-6日慶祝立系四十週年時,在香港舉辦了亞洲宣教會議「今日的宣教訓練──亞洲經驗」(Today’s Missionary Training: The Asia Experience),並凝聚了本港差會領袖、差傳教育工作者、宣教士、建道ICS校友、教會差傳牧者及信徒領袖等,前後共30多位形成「香港宣教人圈」,按本港需要的宣教議題,組成了三個研究小組,就是「穆斯林研究小組」、「群體策略研究小組」、「宣教培育研究小組」。
誰來關心他們?!2017-2021本港尼泊爾族群研究

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Inter-cultural Studies, ICS)於2017年5月4-6日慶祝立系四十週年時,在香港舉辦了亞洲宣教會議「今日的宣教訓練──亞洲經驗」(Today’s Missionary Training: The Asia Experience),並凝聚了本港差會領袖、差傳教育工作者、宣教士、建道ICS校友、教會差傳牧者及信徒領袖等,前後共30多位形成「香港宣教人圈」,按本港需要的宣教議題,組成了三個研究小組,就是「穆斯林研究小組」、「群體策略研究小組」、「宣教培育研究小組」
從本地職場宣教到跨國雙職宣教(粵語)
講題:從本地職場宣教到跨國雙職宣教 (粤語)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語言:粵語
日期:2020.12.30
主辦:全球華⼈差傳⼤會 CMC Global 2020 - 基督使者協會 AFC (Ambassadors For Christ)
地點:溢樂華人浸信會 Sunset Church of San Francisco
從本地職場宣教到跨國雙職宣教 (華語)
講題:從本地職場宣教到跨國雙職宣教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語言:華語
日期:2020年12月30日
主辦:《生命季刊》2020 中國福音大會
地點:芝加哥
疫過聖誕
主題:疫過聖誕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語言:粤語
日期:2020年12月24日
主辦:灣區短宣中心網上福音信息
基督徒遇上新常態
主題:基督徒遇上新常態
講員:滕張佳音博士
語言:粤語
日期:2020年12月19日
主辦:悉尼短宣中心 - 網上培靈信息
城市宣教 Urban Mission

今天的城市、不僅指聖經舊約時代擁有防衛城牆而已;相對於鄉村(Rural),今天城市的人口數量與密度、城市化程度、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等, 均被界定為「城市」(Urban)的條件。2008年底, 全球城市人口正如聯合國2007年「人類生活環境」(UN-HABITAT)年報預告,已超過全球總人口的一半,人類史無前例地邁進了「城市化的新紀元」(Urban Millennium)。「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9:35)主耶穌並沒有忽略鄉村或城市、個人或群眾。祂既「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我們便該積極探討應對不同環境的宣教策略。
今日的宣教訓練:亞洲經驗

本電子書二十六篇文章當中,有十五篇曾於2017 年ICS40「亞洲宣教會議」發表並加以內容更新,讓讀者可從亞洲教會、中國教會,及海外華人教會的不同視覺,交流過去各地宣教訓練的成敗得失,期盼這些寶貴心得經驗,能為未來神國的宣教事業帶來亮光啟迪。另新增十一篇文章作更全面的補充,其中附有中國教會(2011, 2013~2019 八年)有關「佈道/ 宣教、異端」問卷統計研究首度簡報,甚具參考價值。本書保存了各作者發表時所使用的語文(中文或英文)以顯示亞洲地區早已邁進既全球化,亦本土化的狀態!
鄺偉志、鄺黃麗明牧師伉儷
作者
● 鄺偉志牧師
現任澳洲基督教播道會靈福堂粵語事工牧師;現任義務崗位:悉尼短宣中心義務佈道訓練講師、澳洲粵語校園事工義務顧問牧師、國宣佈道訓練講師
● 鄺黄麗明傳道
現任 Fairlea Aged Care (Harris Park & Rosehill, Sydney) 院牧;義務崗位:悉尼短宣中心義務佈道訓練講師、國宣佈道訓練講師
滕張佳音博士
國宣創辦人
滕張佳音博士為香港基督徒短期宣教訓練中心首任總幹事(1988-1996),並於1991年創立國際短宣使團並兼任義務總幹事達15年(1991-2006)等。無論在宣教佈道訓練、佈道宣講、在世界各地推動長宣短宣,及致力神學教育、護教辨靈等,她均不遺餘力。
鄭媛元博士
作者
■ 信仰:
o 2005 年於北美浸信會溫哥華信友堂受洗歸主
o 曾任教會出版事工同工,教會堂刊編輯,信友之家組長,區導師
o 2014 年回國,在教會中建立並帶領小組;FAR 海歸事工;校園事工;個人關懷輔導
o 2018 年蒙召,奉獻作宣教士
黃雪卿老師
作者
希華文化交流中心董事,生於香港,1996年隨夫(黎富文) 前往以色列進修,及華人教會協助事奉,育有一子以樂,希望整合和傳承在這裡生活經驗,將聖經更真實的一面,帶回基督徒世界,豐富你們對聖經的明白。
陳志賢、陳梁頌玲醫生伉儷
作者
¤ 陳志賢醫生,曾任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短宣中心及牧職神學院校醫多年
¤ 陳梁頌玲老師,牧職神學院輔導科講師、輔導中心主任及校友牧關
¤ 2022年7月定居加拿大,夫婦開始擔任「國宣訓練講師」
洪順強牧師
洪順強牧師
▪︎前溫哥華短宣中心總幹事
▪︎現國際短宣使團 (義務) 總幹事
李志成傳道 / 博士、李黃嬋英師母
¤ 李志成傳道/博士
▪︎前美國國家氣象局 NOAA 氣象預測科研組長
▪︎現紐約短宣中心拓展部主任
¤ 李黃嬋英師母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社工學系畢業,曾任瑞典養老院護理工作
▪︎現紐約短宣中心義務同工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總監及講師
▪︎香港短宣中心董事會副主席及總幹事助理(義務)
▪︎國際短宣使團國際董事
司徒永富博士
作者
司徒永富博士
▪︎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
▪︎世界華福中心常委會主席
▪︎國際短宣使團常委會副主席
田森傑牧師/博士
作者
■ 現任:
▪︎美國加州羅省聖經宣道會主任牧師
▪︎國際短宣使團國際董事及洛杉磯區代表